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深圳招商推介会系列报道:锡林郭勒构建大数据产业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8-06-01 13:19: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肖寒 | 责任编辑:肖寒锡林郭勒盟构建大数据产业新生态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于2016年加入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行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同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及《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实施方案》提出,未来3至5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行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全面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国家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应用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认真履行《实施方案》,将信息化作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通过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助推锡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效。
锡盟发展大数据产业优势重重
地址结构稳定。锡盟位于华北地区正北方,是内蒙古高原草原的主体部分,地处东经111°08′-120°07′,北纬41°36′-46°46′之间。境内地质类型由高平原、丘陵、台地、盆地和沙地组成。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约为1000-1300M,地势平坦开阔。自从1970年开始有较系统的地震记录后,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较大地震,地质结构稳定,同时土地资源丰富、地质灾害少、环境容量大,有利于支撑大数据基础设施部署和产业企业落地。
低温周期长。锡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仅0-3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零下20摄氏度,气温最高的7月平均气温仅21摄氏度。空气质量优良,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8天,占全年天数95.3%。低温环境和空气质量可极大节约云计算运营的降温成本和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电力充足、价格便宜。锡盟被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448亿吨,褐煤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盟现有火电装机容量621.6万千瓦。同时,风能资源稳定度高、连续性好,可开发利用量达1亿千瓦,约占全国陆上风力资源的26%;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年日照时数平均3000小时以上,太阳能可利用资源总量达2.09×1017千卡。截至9月底,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330万千瓦和45万千瓦。据测算,大数据相关企业用电价格可低至0.38元/千瓦时。
三亿资金投资 锡盟开采大数据“钻石矿”
据悉,近年来锡盟高度重视发展大数据产业,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条件,以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切入点,两年安排3亿元资金加快推进锡盟大数据发展,确定了建设“一个中心、两张网、两个平台、三项创新创业工程、八大数据库、系列智慧应用工程”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个中心”:锡林郭勒大数据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按照T3标准,建设完成基础设施IaaS平台、10G互联网出口和政务外网接入,大数据中心机房已具备提供服务能力。
“两张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规划,有序推进锡盟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升级改造工作。全盟视联网系统已启动建设,开展了安全生产重点监控183户企业的视频联网工作,已有60%的企业实现视频联网。
“两个平台”:已部署完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子平台,以及平台基础支撑软件PASS平台,正在筹备平台上线测试工作。
“三项创新创业工程”:启动创新学院、产学研创新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建设工程,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大数据科研机构等加快入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八大数据库”:规划建立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建筑物、文化、信用体系等基础数据库和重点领域专题数据库。现已完成政务数据整合工作,整合数据达到3.23亿条。
“智慧系列应用工程”:规划实施16项重点应用工程,今年启动实施的智慧畜牧业、智慧文旅、智慧精准扶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生产6个示范应用工程正稳步推进,其中智慧文旅项目已经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目前,锡林郭勒盟正加快同内蒙其他地区大数据产业协作的步伐,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二连浩特市、多伦县、正蓝旗为重要支点,发挥地区间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