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积极创建湖南省及国家级森林城市

发布时间:2020-04-27 11:25: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平 王华 | 责任编辑:李媛

——来自洪江市创建省及国家级森林城市一线的调查报告

俯首雪峰杜鹃红,极目沅水万里风。千年古黔城,魅力新洪江,她是镶嵌在大湘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明清遗风的黔阳古城,7000年沧海桑田的高庙遗址,历史的印记述说着悠远传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这里走向世界,考古发现神农炎帝曾早期在此耕耘,充溢着“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无限暇思;诗家天子王昌龄,在“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写下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绝响;英雄的雪峰山,中国八年抗日的最后一战在此打响,炮声隆隆在耳,飞机轰轰犹响,在世界发展与和平的主音中,天险上打造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文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冰糖橙第一市、中国十大最美古城、湖南省文明城市、湖南省卫生城市,湖南省园林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她就是水韵古黔城,秀美新洪江。她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她是人才辈出的红色名城、她是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她是充满生机的投资旺城。

一、为绿我们再出发

和谐是社会千年的向往,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为了使市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增强人们的福址,2018年,洪江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顺乎民意,吹响了创建省及国家级森林城市的集结号,打响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创森”攻坚战。为了让这块古老而年轻的热土天更蓝、水更青、山更绿,洪江市委市政府率领43万洪江人,正在弯道超车、窄路加速、陡坡提档。

一是组织保障: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洪江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组长,副书记为第一副组长,以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机关单位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四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各单位与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创森办根据各单位和乡镇职责,对创森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各单位责任到股室,明确到个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做。制订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签订了军令状,奖惩制度、责任追究的出台,更为创森工作增加了助推器。

二是资金保障:政府主导,多方筹措。市政府将创森工作经费、项目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向上争取,整合项目资金;提质改造林与国家储备林项目有机结合,让项目资金效益发挥到最大值;经果林项目,争取了农发行贷款投资;村镇绿化、森林公园建设、乡村农庄、森林人家等工程建设,采取政府、个人和企业联合投资,按股分成等多种形式进行建设。

三是管理保障:高标准规划,专业化管理。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公开招标,让最优秀的设计公司进驻洪江,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对城区绿化管理、卫生保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社会化管护;组织林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公安、环保、水利、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形成“乡镇为主、部门联合、全员参与”的管护机制;完善森林防火预警,重点林区安装监控设备,乡、村、组均设立专门护林员、义务监督员、党员巡查员;强化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检疫,森林管护走向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

四是造林用地保障:拓展空间,增加供给。采取见缝插绿、补植补造、充分挖掘公路支线、河流水系岸线增绿潜力;通过租赁、土地流转、整合零散土地,村组统一管理外出打工户土地,实行分块打包、统一规划,鼓励发展林果林、珍贵树种林及花卉苗木产业;结合城市改造项目,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腾退等方式进行转换,增加林地供给。

五是社会保障:强化宣传,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村村通广播、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微信、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开展创森宣传;开展了创森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组建了群众义务纠察队、社会护林队、党员巡查队、妇女看森队,形成了“人人都是护林员、村村都有护林队”的全民参与的“种绿、看绿、护绿”良好氛围;利用“植树节”、“爱鸟周”、“环保日”等重要节庆,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十年开展了环保万里行,进行了古树认养,绿地管护义务承包活动,使绿地林木有了娘家,有了主人。

二、绿水青山总是情

洪江市积极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大力构筑点、线、面全覆盖的生态体系,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绿在心中”的生态园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1、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质并重,构筑城乡森林生态网络。洪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清醒认识到,创建森林城市,增加绿量是基础、是前提、是重点、更是关键。一是用最强队伍整合引领绿化数量提升。几年来,洪江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活动,宜绿则绿、见缝插绿、补植补造,突出抓好道路绿化、水系岸线绿化、城区绿化、园区厂区绿化、村庄绿化、宅旁四角绿化,做到多栽树、栽好树,形成了城乡优美生态风景线。近三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次达60余万,栽种各类树苗花卉200万颗,进行人工植树造林4.3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对1.2亩低产林进行了提质改造。二是用最优规划设计引领绿化品质提升。洪江市先后引进中森国际、中南林科等十几家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专业设计队伍,对清江湖湿地公园、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镡城公园、湘思湖公园、古城风景名胜区、房车营地基地、沿江风光带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当地林业、环保、水利、公路、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专家和林产品经营企业专家进行听证,充分酝酿,反复修改,规划既有专业人员高层建瓴的思路,又有本地人士接近地气的建议,起点高、思路清、合实情、设计细。三是用最优树种引领绿化起点提升。洪江市按照“既适合本地自然气候雨水环境,兼具美化效应和经济价值观效功能”的标准,以“高、大、密、厚、多、彩”为要求,选择优良树种,按设计图纸种树,按景观标准绿化,做到乔、灌、花、草、果科学立体搭配,形成了“一路一景、一园一彩、一区一观、一乡一品、一村一色”的各具特色、富明影响的生态景观,使整个洪江多姿多彩,风光旖旎。

2、坚持发展林业产业和提升林产品质量并重,巩固扩大森林惠民成果。洪江市全力挖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潜力,来激发广大市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是靶向瞄准林业自身产业。根据洪江现有土壤、地域、气候条件,近几年,洪江市靶向瞄准托口杨梅、岩垅冰糖橙、黔城黄桃、双溪葡萄、洗马锦秀桃、湾溪油茶、太平核桃、龙船塘楠竹、大崇金秋梨、沙湾花卉苗木等几十个林业产品,从产品开发到深度加工、到营销,形成产业科技开发链、产业经济链,运用“企业+农户”、“电商+农户”等多种形式,形成500余个农业合作社,建立起80余个产品销售网点,20余家农林产品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广大市民增产增收。二是靶向瞄准林业拓展产业。洪江市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农场、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旅游业和乡村农庄,现清江湖湿地公园、黔阳古城、雪峰山森林公园、沅神湾度假村、龙船塘岩鹰洞、水源山花海、沙湾老屋背花海、隆平杂交水稻纪念园、长坡荷花池,每年均有数十万人次来此观光旅游,以群红山庄、雪峰山康养山庄、龙虾山庄为代表的全市30家乡村农庄,也是生意兴隆、红红火火,建起蓝莓、杨梅、柑桔、黄桃等采摘基地20个,形成了“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采摘、冬天品果”的四季旅游兴奋点,成为全省知名最佳旅游目的地。三是靶向瞄准林业深度产业。洪江市依据本地自然优势,在雪峰山建起森林康养基地,正在积极筹划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企业,对林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建立起林业产品科技攻关开发应用推广企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林产品供给层次和质量,加快把林业打造成绿色富民产业,发挥林业在富民增收、脱贫攻坚中的长效作用。

3、坚持积极造林与科学管护并重,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坚持科学“管林”。植树造林,三分靠造,终身靠管。洪江市着力解决了“重栽轻管”的问题,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绿量、向管理要品质,确保建一处、成一片、富一方。强化植后管护,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完善了市、乡、村、户四级管护网络,通过经济杠杆、利益导向,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长效管护机制,实行专门人员负责、专业养护、专项经费支持,提高林木成活率、保存率。二是坚持依法“治林”。长期坚持执行林地、湿地征占用及林木采伐限额、林果业资源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近三年来,查处违法行为126起,处罚相关人员195人。三是坚持科技“强林”。洪江市依托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研机构、特色规模基地,开展科技攻关,健全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森林营造、管护和更新等技术性规范和标准,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开展了良种选育、新品引进,提升了林品良种率。近几年,先后引进了油茶210系列,三华系列产品,黄金贡柚、红心柚、日本甜柿、美国山核桃、丰水梨、翠玉梨、锥栗、白冬槐等数十个新品种;通过自己科技攻关,建立了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洪桉樟、无核碰柑、金秋梨等科技攻关新产品在全市广泛推广。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综合治理”,健全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体系,强化有害生物检疫防控,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观测点,保障森林资源的环境安全。

4、坚持“大地种绿”和“心中播绿”并重,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洪江市创建森林城市,一方面大幅增加绿量,为大地披上绿装,绿化美化洪江的山山水水;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发展,大力传播绿色文化,增强广大市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厚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洪江市以各类公园、自然保护区、名胜风景区为依托,先后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主题公园、湘思湖健康步道公园、法制教育主题公园、革命老区主题公园、清江湖科普教育宣教馆、黔阳古城及雪峰山会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乡镇赶集日、科技知识下乡、发放宣传资料、橱窗板报、微信及网站、电视台、村村通广播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教育,增强群众生态文化观念。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健全义务植树跟踪制度和建立跟踪卡,确保植、管、护、养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分工明细;开展了古树认养、门前六包、绿地认护等活动,倡议市民营造结婚纪念林、党员先锋林、青年青春林、妇女帼国林、小孩满月林、基地绿化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80%,全市古树名木均建档立卡,实行挂牌保护。

三、多彩洪江春满城

人勤春来早,满庭花芬芳。勤劳的洪江人有着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耐得烦、霸得蛮、吃得亏”著称三湘,正是他们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图纸给到底。现洪江市创建森林城市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级标准。一是森林网络全面覆盖。现洪江市森林覆盖率达68.3%,每年完成营造林面积达上年度总面积的3.1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09%;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11.4m2以上,休闲游憩绿地500m服务基本满足要求;村庄林木绿化率达40%以上,全市218个村(社区)有168个建有500m2以上的公共绿地,建成率达77.06%;水岸绿化率达85.33%,单位林木绿化率达35.15%,建有雪峰山森林公园、清江湖湿地公园、镡城公园等三处20公顷以上的生态旅游休闲场所。二是森林健康全域监管。①树种配置合理化:某一树种栽植效益比例未超过20%,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5%,乔木栽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72.5%,无移植古树、非苗圃培育的大树进城情况。②森林保护法规划: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③生物保护多样化:编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拥有健全的生物种资源基础数据库,野生物及转基因种源管理规范,监测预警机制完备,营造林采取近自然方式,湿地保护率达90%;④生态保护和森林经营科学化:洪江市注意保留天然阔叶林,采取近自然方式开展森林经营活动,自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在水土流失强度不增加情况下,水土流失面积比例降低10%以上。三是林业经济全方发展。①生态旅游形成特色。洪江市注重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三亿对黔阳古城进行三线下埋、青石路面改造、沿路店面灯光亮化等,投资近三个亿对镡城公园、清江湖公园进行了整体新建,投资近1.7亿对雪峰山森林公园公路进行升级,吸收民间资金先后在各乡镇建立起30余家乡村农庄,建立起20余家采摘园、观光园,形成“一乡一景、一区一观、一村一色”生态休闲特色乡村;同时,在雪峰山森林公园建起了森林康养基地。②林产基地富有特点。洪江市依据山区优势,形成油茶、柑桔、中药材、苗木花卉、蓝莓、楠竹等为主的经果林产业集群,连片经果林面积达19万亩,紧跟市场需求拓展经果林产品深度加工,建立了核桃、蓝莓、柑桔、中药材深度加工企业。洪江市国有苗圃建有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本地著名产品冰糖橙、金秋梨等均是自主研发拳头产品,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③森林认证正在推广。洪江市不断完善林地流转管理政策及制度,严格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推广森林产品认证,促进森林服务商品化。四是生态文化全员参与。①生态教育。洪江市目前在雪峰山森林公园、清江湖湿地公园、黔城古城风景名胜区、安江农校纪念均设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有专门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②义务植树。洪江市每年均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社会参与活动,建立了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③古树名木保护。洪江市现有古树名木3059株,69个古树群,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洪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挂牌率达100%。④科普活动。洪江市每年均举办科普活动8次,参加科普活动人员数量保证在5%人口以上。五是森林管理全市联动。洪江市森林管理正在走向科学化、法规化、现代化阵营,市级及各单位、各乡镇均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措施有力的完备制度,有严格高效的保障措施,有实用明了的科学规划,有符合要求的生态服务,有全方面覆盖的生态监测体系。政府投资的公园游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编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正在分年度逐步实施,森林管理已开始向信息化迈进。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创建森林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一份光荣事业,也是一份艰巨责任,洪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3万人民群众,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工作精神,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度,打好、打实、打赢“创森”攻坚战,为建设“魅力新洪江”而努力奋斗。

洪江市创森办  杨平  王华  易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