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伟博:不负韶华,情系帮扶,做群众“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0-06-23 11:03: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本江、王蜜 | 责任编辑:李媛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中,老百姓都在招呼“王书记,吃饭没有?”,王书记名叫王伟博,是石棉县水利局业务骨干。2017年5月,他响应组织号召,到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只有别把自己当干部,群众才不会把你当外人”,这是王伟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只有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努力把老百姓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急事、难事办好,老百姓的开心事才会越来越多,我心里才更踏实。”
王伟博为贫困户办理产业扶持资金借款
身入心至,用心用情访民意
王伟博出生在农村,也热爱农村。他深知“做农村工作,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把群众当朋友,群众就会给你掏心窝。”在驻村帮扶3年多时间里,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掌握村情民意;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找准产业发展根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说:“我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一定要为群众多干实事。”
驻村帮扶工作民情日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情况,翻开王伟博的民情日记,他这样写到:“只有融入村民,把村民当亲人,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只有保持忠诚之心、公仆之心、担当之心和进取之心,才会凝聚昂扬斗志,带领团结村民彻底丢掉“贫困”二字。”王伟博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严寒酷暑,风雨交加,总能看到他走在大林村的大道小径上,走访贫困户,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算好收入账,在疫情防控卡点来回奔走,跑宣传、测体温。王伟博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为民初心,当好群众贴心人。
王伟博带贫困户到市医院就医
问诊把脉,倾心倾力解民忧
村民余贵军一家8口人,一直以来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却因大儿子突患脑瘫,生活变得步履维艰。为给大儿子治病,余贵军花光了所有积蓄。得知情况后,王伟博为余贵军一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为余贵军积极争取生态巡护员岗位、帮助余贵军申请慢性病救助政策,完成小额扶贫信贷5万元,发展种植黄果柑3亩,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余贵军家的状况有了极大改观。“用一个字形容王书记,那就是好!他就像亲人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余贵军动容地说,“非常感谢王书记,在各方面帮助我家,我儿子病情有所好转,家中产业发展也逐渐成熟,住上了敞亮的新房,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帮助身患重病的贫困儿童治疗,王伟博协调帮扶单位石棉县信用联社筹措资金6万元,解决了住院治疗费用;为帮助贫困学生余凤鸣,他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到捐助资金5万元助其圆梦。在改善民生、促产增收的同时,王伟博还帮助18户低保户和7户贫困户落实社会救济政策。
精准施策,固本夯基助民富
大林村主干道路况差,道路凹凸不平,泥泞不堪,给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王伟博深知“要致富,先修路”,为改变这一现状,王伟博与村“两委”干部协商研究,达成共识,积极向县农机局争取道路硬化项目资金130余万元,在上级部门关心支持下,大林村于2018年12月完成了3公里的机耕道和生产便道硬化,现在村民骑着电动车就可以直接到自家地里干活。
在争取项目资金方面,王伟博是最积极的,2017、2018、2019年,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0余万元,解决了大林村3组32户146人安全饮水历史性难题和大林村6组28户84人交通出行难问题,改善了300亩土地生产灌溉条件和28户78人生活环境,新建完成350㎡文化广场,满足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带动10名党员参与党建扶贫示范项目,培养致富带头人3名,全村已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200余亩,种植户年度增收3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
王伟博查看中药材生长情况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扎实帮扶,为群众谋取更多利益,把大林村建设地更美好。”在驻村帮扶工作中,王伟博一直都在坚守初心,用忠诚、公仆、担当和进取之心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杨本江、王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