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卫服务难题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发布时间:2020-06-30 17:04: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华 | 责任编辑:李媛

---河北省枣强县公卫服务新模式

一大早,枣强镇王滕村的赵臣栋就喊醒了老伴。

昨天乡里通知,今天县里的流动医院要到村里来给全村的老人体检。

“咱得早点去。”

赵臣栋因脑梗造成行动不便,出门全要靠轮椅。两个女儿均外嫁不在身边,过去去医院都要靠乡邻帮忙,十多公里路程得折腾一天。

“现在,县里的医院开到家门口,俺再也不为去医院发愁了。”看着县医院的流动体检车,老人很是兴奋。

为切实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机制,真正把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做实,针对枣强县目前还存在的公共卫生服务,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智能化设备,相关数据需要手工录入,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学习空间小;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度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职能界限模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和健康的需求等问题,枣强县卫生健康局以解决人民健康诉求,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导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论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于2019年12月同第三方互联网机构--微医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达成了“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合作协议,期限五年,引进投资1950万元,搭建全县:“互联网+”智能移动体检中心、“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平台、“互联网+”智慧健康管理系统、“互联网+”政府管理后台四大公共卫生软件服务系统,并通过投放“智能云巡诊车”(配置有相当于二级医院的健康体检设备,被誉为流动的二级医院)、“智能签约随访机”等硬件设备进村入户,进行健康体检诊疗服务和家医签约数据收集,打造县、乡、村三级健康体检和诊疗系统,实现县、乡、村各级医疗在线问诊、转诊、预约挂号、远程会诊,随时在线互联互通,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二级医院的健康体检和诊疗服务。

“没想到在家里也能得到像大医院一样的检查看病,俺再也不用跑路了。”

赵臣栋的老伴李俊霞说。

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全面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细化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是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履行为人民服务初心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全县医疗水平,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推动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提高全面居民健康素养和水平的客观要求。县卫健局吴国荣局长说。

一,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提升“互联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

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扫描一下身份证,枣强镇王滕村居民72岁的焦文勇在村医的指导下,在家就完成了家庭医生的签约,成为分级诊疗平台签约随访一体机的第一批使用者,并在开到村里的巡诊车上做完了7大项的全身体检。

“这真方便了,体检在家门口就做了。医院直接来家里了。还有了家庭医生和手机上问诊,可以随时看病,问吃啥药,吃多少药,特别方便。”焦文勇老人说。

“智能云巡诊车”安装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机、心电图机、健康一体机等医疗设备12件,信息系统设备6件,入村进户为老人、慢性病患者、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提供包含血分析、生化、心电、超声、血压等7大项49小项公共卫生服务。

利用和微医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搭建的互联网智能系统和云巡诊车,健康一体机等硬件设备,以乡镇卫生院医生、乡村医生组成的一台车包一个片区;一个医生包一个村庄;一个村医包一个小组的“1+1+1”模式的家庭医生团队,以村卫生室为中心划成若干个片区,团队医生为片长,定人、定事、定责,把人员及工作职能下沉到片区中,使工作力量和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能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卫生和健康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前置化,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里就能得到县级医院的服务和健康保障。

签约随访机配备到村卫生室,这个装进书包就能随身携带的仪器,个小功能大,不仅可测量心电、血糖、血压等基本医疗信息,而且刷一下身份证就能数据录入并和省市县公卫系统对接,实时上传,彻底改变了传统靠纸笔的录入的模式,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健康管理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是枣强县近年来践行人民健康为本,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任务,通过云巡诊车和智能签约随访机的进村入户,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需求,老百姓不仅少跑了路,而且得到了良好的服务。”卫健局郑志国副局长介绍说。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推动医疗均等化,促进县乡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协调发展。

“农村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离医院远,行动不便,就医需求多,不仅一直是政府关注的对象,更是健康和公卫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基层卫生服务的难点。”卫健局吴国荣局长介绍说。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衡,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少,体检数值信息需要手工录入,工作量大、内容细,难以做到工作的保质、保量,同时,以往的公卫体检,因化验、检查结果不能及时获得,健康指导质量也不高,导致居民的获得感不高,参与积极性差。

怎样在不增加经济开支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手段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是枣强卫健局一班人的新的思考。

引进健康管理投资,打造新的健康管理模式,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成为共识。

针对枣强县的实际情况,在引进微健康管理和公卫服务现代化的基础上,枣强县卫健局把重点人群进行分类,通过自愿签约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家庭签约和个体签约相结合、基础服务与特需服务相结合、村医服务与团队服务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合全县、切实可行的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长期卧床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常住城乡居民全面覆盖,老年人群体、慢病患者、贫困人口以村为单位,实行家医签约,乡医院配备全科医生和巡诊车进村检查,村医带签约随访机入户回访,数据实时上传,专科医生对患者随时诊疗,慢病患者通过微医匹配的全科诊疗系统匹配药方,卫健局数据管理系统,随时上网查看,对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人都能随时查看结果,全面管理,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亲身体验的健康服务。

三,勇于创新,探索枣强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

“通过引进互联网现代化健康管理和家医签约服务公卫服务系统,融合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出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上下级医疗分级诊疗协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打造枣强县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新模式。”枣强县吴国荣局长介绍说。

目前,枣强县配备三辆巡诊车、两块远程智能大屏、四台智能签约随访机,通过APP及电脑工作站,实现全区医疗数据、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在确保签约服务质量,公卫服务精准化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签约服务覆盖率,重点做好65岁老年人、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的签约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整合开展,力争在健康体检服务中,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精准提供健康服务,当好65岁老年人、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和签约居民的健康参谋,真正做到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群众满意。

四、围绕扶贫,察实情、谋真招、解难题。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六问六看三评估”察实情、谋真招、解难题,既要按要求确保遍访进度,又要着力提高遍访实效,以实际行动推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的指示要求,卫健局结合健康扶贫的国家标准,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全面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以重点工作的强力突破带动家医签约和公卫服务的迅速铺开。吴国荣局长介绍。

枣强卫健局根据贫困人员各自不同的健康需求,全面建档立卡。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实施分类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签约服务。首先明确家庭医生内部责任分工,加强与签约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系,向贫困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变被动签约为主动签约,主动接受健康管理,县级公立医院选派相关专业的业务骨干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预约转诊服务;其次,优化了服务流程,根据签约服务对象所患疾病,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由医生定期回访查看,最大限度方便患者,提升群众的签约服务感受和满意度;三是做好分类指导,成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县直医院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对各基层单位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给予技术指导,对筛查出的慢病患者实行分类管理,并根据所患病情,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给予健康指导,不断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履约服务水平;四是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