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通河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多举措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06 15:04: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沙沙、张红刚 | 责任编辑:张青洛阳通河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市场自2013年开业以来,始终遵循“回报社会,惠泽民生,让商户发财,求市场发展”的宗旨,以“服务洛阳、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以道德和责任做好洛阳农产品安全供应;用讲良心,守诚信,为百姓,承担了洛阳市及周边地区2000万居民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9年通河市场的交易量突破150万吨,交易额突破95亿元人民币,直接安置就业6800余人,上缴利税511万元。通河市场已成为洛阳市老百姓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
一、落实法规,运用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通河市场为构筑洛阳市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的“防火墙”,从2013年开业之日起,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法》等法规,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建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货源追溯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与商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并建立了经营电子档案。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坚持每天抽送检测230余批次,每天公布抽、送检信息和处理结果,让百姓放心采购。2014年,通河公司定向研发了“一卡通”电子结算系统,实现了电子交易卡对卡无币化结算、手机APP交易记录查询目标;2017年建立了货源追溯、检验检测结果和商户诚信交易记录一体查询等机制,保证了每一棵菜、每一片肉都来源清晰、去向明白,开创了河南省同行业电子结算和货源追溯机制建立的先河,具备了智慧农批市场电子结算、商户经营风险可控、消费者权益可保的经营管理软实力。通河市场连续七年未出现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二、为民利民惠民,助力洛阳农业产业化发展
依托通河市场资源优势和交易平台,市场商户与全国各地的种养植基地和大型批发市场签约直供,以平均低于农贸市场和超市10%-15%的价格直供于民,让利于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广大商户积极开展农产品配送服务业务,经过5年的探索与发展,目前日配送1600余吨,占日交易总量的34%。应各县市农户的需求,通河公司免费为孟津、嵩县、栾川、偃师、宜阳等县市的农户调整摊位自营、代销或收购滞销大葱、西红柿、红薯等农产品1500余吨,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通河市场的设立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约10万农民的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本地产品销售占比达40%左右,促进了本地农户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防疫情保供应,爱心捐赠彰显社会责任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遵照市委市政府“防疫情,保供应”的指示,通河公司先后投入30余万元购买疫情防控物资用于市场疫情防控和员工、商户自我防护。在守住一方关乎民生的净土的同时,坚持以每日2000吨以上的进货量积极保障农产品供应,既稳定了物价,又满足了全市人民的日常供应。通河公司还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蔬菜、水果、鸡蛋等农产品;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捐赠了价值3.2万余元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同时联合郑金丙、张党政等多家商户向该医院捐赠了50万元现金,彰显了通河人奉献社会,无私捐赠的大爱精神。李亚书记和刘宛康市长莅临通视察调研时,对通河的防疫情保供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加强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通河市场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区,为处理好邻里关系、增进感情交流,营造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根据市场岗位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录用,扶贫帮弱”原则,从开业至今,通河公司已先后录用回族员工达520余人次,固定回族员工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35%左右,其中家境困难的员工有31人。每逢回族“开斋节”和传统节日“春节”来临,通河公司都向小李村和马坡社区的四座清真寺送上节日祝福和问候。汉回兄弟的和睦相处,互惠互利,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不断深入,推动了通河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五、服务经济发展,勇于进取励志前行
作为河南省农产品战略储备工程,洛阳市“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通河市场经过七年的发展,已成为带动豫西地区农产品大流通的超级绿色航母,为“服务洛阳、服务三农”,保障和满足洛阳百姓农产品供应,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此,通河市场连续七年被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授予全国农批市场“五十强市场”(综合类)、“百强市场”、“农产品流通骨干批发市场”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河南省授予“文明诚信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市场”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展望未来,通河市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的参与到服务社会,惠泽民生,公益扶贫活动中来,继续服务绿色农业,继续造福洛阳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洛阳市的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沙沙、张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