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村支书”情系“老百姓”

发布时间:2020-07-15 13:09: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赵明宽、陈乾峰、张永成 | 责任编辑:张青

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有这么一对父子俩党员,父亲叫顾正勇,儿子叫顾昕,分别担任双六村和建华村党总支书记,他们不忘初心,传承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相互借鉴,进位争先,始终把老百姓富起来的理想信念贯穿于行动中绽放,硬生生地把两个经济薄弱村、信访村带上了文明富裕的康庄大道,一时间成为当地热搜的网红,用大伙的话说:这对父子俩,为党和人民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顾昕,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党总支书记,团中央十八届代表。201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顾昕毅然放弃留在苏南的机会,决定选择回乡创业发展,当年顺利通过村官招录,回到家乡四明镇担任一名大学生村官。顾昕先是在四明镇开明村、宏达居、文明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等职务。

心中有梦,脚下有力。从事基层工作少不了与群众打交道,通过学习调研,顾昕深深领会到,只有自己带头干点成绩出来,老百姓才能相信自己。就这样,这个90后的大学生村官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13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顾昕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农场是切合乡村发展新机遇。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顾昕申请到30万元的免息贷款,同时也在父亲顾正勇的鼓励下,在老家四明镇建华村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规模从起初的150亩发展后来的近1000亩,每年为当地农户提供50多个务工岗位。2015年,顾昕又组织建华村30多户种粮农户,筹措360万元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四明镇首家日加工能力达110吨的粮食收储烘干加工基地,基地既为人社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劳务收入,也一下子为当地农户解决了晒粮难、卖粮难的问题,当年“农场+基地”实现收入85万元,入社的农户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2000元。为了提升粮食附加值,顾昕探索发展“基地+农场+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又注册了“荣昕大米”商标,带领农户一起走网络化销售、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16年基层村居党组织开始集中换届,顾昕从文明村调建华村任党组织书记,顾正勇从建华村调双六村任党组织书记,顾昕从父亲顾正勇手中接过了班,成了名副其实的接班人。“子承父业”、“父子书记”一时间上了四明镇的“热搜”,父子二人成了四明镇的“网红”。

表面风光的后面更多是千钧压力和辛劳付出。顾正勇调任的双六村是信访多、债务重、基础薄弱的后进村,属于典型的“米箩”进“糠箩”。顾正勇是军人出生,早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回乡后在农村一干就是30多年,在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也已干了20多个年头。顾正勇到双六村上任后,就从三方面着手抓起。第一要务是把干部的势“立”起来。第一个党员大会上就向双六村的党员群众做出了三个承诺:“一是我是来做班长而不是当家长,做一把手而不是一霸手;二是在我任期内,个人不支出一分钱差旅费,不报销一分钱招待费;三是现在双六困难是事实,以后再穷就是我的过失,三年内还清所有的村集体债务。”日常管理上坚持抓会风、抓作风、抓学风的“三抓”,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很快得到扭转,村两委的工作也赢得群众的支持。顾正勇到任后抓的第二件要事就是把群众的心“聚”起来。对当时的双六来说,个人上访,非法集访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只有把信访问题解决,才能抽出身子来干其他工作。顾正勇作为到任的新官,坚持理旧事,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对全村有4家上访“专业户”一一登门走访了解情况。比如:复员军人王曙东,需办理带病回乡定补手续,但由于档案缺失,一直无法办理,他两次去县人武部了解情况,三次去县档案局查找材料,但仍一无所获,这时的王曙东看到村里这么尽心尽力帮助他,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顾正勇又陪他到山东原部队,几经碾转终于找到了几张发黄的证明材料。比如:一户叫李云凤的家庭,7户人口,3人无户口,媳妇精神病,不知家在哪里,不知自己叫什么,孩子户口无法安排,70多岁的李云凤神经也有问题,儿子肝上有毛病,是个特殊困难家庭,多次上访要求给小孩安排户口,安排户口需做亲子鉴定,顾正勇请人找了盐城专门做鉴定的部门登门为他们服务,化解了矛盾,李云凤虽然是神经病人,但他也笑了。抓的第三件要事就是把集体经济“壮”起来。双六是农业大村,有耕地面积8050亩,顾正勇就因地制宜,在土地上做足文章,实现弯道超越。一是走“村企”合作之路。牵头流转1600亩土地给县旅投公司用于栽植绿化苗木,通过土地集中平整溢出集体土地180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同时成立双六村劳务公司,组织32名在家的年龄较大村民到公司从事栽树、锄草等日常管护工作,日均收入100元以上,推动了集体、农民收入“双提高”。二是走资产增值之路。村里对废沟进行整理,形成了100多亩的标准养殖水面,村集体又增收15.6万元/年;利用与盐都区潘黄街道结对共建的契机,争取到多方资金的支持,在盐城购买240平方米的门面房,每年村集体增加租金收益15万元;村集体将闲置学校、库房等资产租赁,年增收10万元。三是走政策扶持之路。对照土地占补平衡、城乡挂钩等扶持项目政策,6次召开群众座谈会,8次召开党员干部讨论会“谈”思路出路,“谋”方式方法,四年来共整理废沟陈港、荒滩薄地72处315亩,争取占补平衡资金250万元,拆除危旧房63户,城乡挂钩面积45户,集体增收264万元,截至目前,已还化解村集体债务530多万元。双六村在顾正勇带领下,干部形象、干群关系、社会风气不断向好,双六村的各项工作呈现高开高走,在镇里的年度综合排名也芝麻开门节节高。

顾昕接手的建华村是个连续20多年获得镇综合奖的先进村,但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接手的建华村不但是要保持先进村的位子,更要在父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顾昕到任建华村后,就为建华村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建华村“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日光大棚蔬菜、集体农场水稻、高端生态苗木三个硬核产业打造三个千亩现代农业园的五年发展规划。经过四年的努力,三个千亩园区已基本完成建设目标。日光大棚蔬菜园目前总投资2200万元,实施的750亩、88座苏式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园区还带动8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集体农场水稻园采取农户入股分红的模式,由村集体经营,确保农户保底租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利润再次进行分红,种植的优质稻谷由村集体进行统一加工和品牌销售,村集体年收益40多万元。高端生态苗木园由村集体和县国投公司合作经营,主要培育种植香樟、红叶石楠、桂花、水杉等10多种苗木品种,该园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建华村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在顾昕的带领下,建华村不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始终走在全镇的前列,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名列前茅,四年来建华村综合得分排名一直位列全镇第一。2019年,双六村也从四年前的倒数第二连年跃升至全镇第二,顾正勇、顾昕父子二人以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方式,实现了别样的“胜利会师”。2020年3月顾正勇卸任双六村党组织书记职务,父子间的“胜利会师”给顾正勇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但对于“子承父业”的顾昕只是再出发的新征程。(作者:赵明宽、陈乾峰、张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