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公益,倾心留守,成为35万留守儿童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0-07-22 10:14: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媛——95后大学生创业者的留守儿童守护梦
人物简介
刘楠鑫,男,汉族,云南昭通人,1996年8月生,2018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校期间,热心公益事业,联合国内外500位优秀大学生发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2018年,成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召集了40万青年志愿者参与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志愿服务。2016年-2020年,撬动价值近1亿元公益物资,成功为乡村学校搭建了公益图书室等项目共1535个。2019年荣获“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省赛金奖(亚军)、全国赛铜奖,以及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全国赛金奖等多项荣誉,受到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等领导亲切接见。
心感童年留守困苦,立志公益创业
刘楠鑫小时候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吞都村。村子对面的山头就是四川大凉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在刘楠鑫记忆里,为了改善家里贫困的生活,父母在他4岁时就外出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年幼的他从小跟随外婆生活,成为一个有着足足10年有余留守经历的留守儿童。
和大多留守儿童的童年遭遇差不多,幼时的小楠鑫遇到学校开家长会就去央求邻居帮忙,想念爸爸妈妈时要跑好几里山路去村外的小卖铺才能在电话一头向父母哭诉,没有伙伴玩耍的时候就自己捏几十个泥人陪伴自己。
小时候的楠鑫特别渴望读书,但是书籍缺是那时候的孩子们最大的奢望。小学学识字时,班上却只有一本上届学生留下的新华字典。同学们将这本字典分成两半,翻得破破烂烂。有一次校长给班级代课,无意中说他办公室有几本课外书,那时有些内向,不善言语的小楠鑫趁着周末,和班上几个同学爬水管偷偷进了校长办公室拿到了一本《阿凡提的故事》。他们几个同学爱不释手反复看了几遍,甚至在放牛割猪草时也藏在裤腰带上。最后这本书被翻烂了也没能送回去。这次“偷书”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曾经有县里的爱心人士到学校捐赠,让他深受感动。小小年纪的楠鑫就有了一个心愿,长大了也要反哺家乡,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2014年在广州大学读书期间,刘楠鑫在学校社团第一次接触到公益创业活动。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的洗礼,在一次偶然机会他运用自己所学专业,帮助学校周边流动摊主实现线上外卖的经历,让他明白了创业可以从一个小想法开始,公益也不必等到大富大贵才能做。
2016年,他把想为留守儿童们建公益图书室的想法做成了一份倡议书,四处寻找与他一样情怀共鸣的小伙伴。最终,他联合来自清华、北大、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500名大学生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开始致力于为祖国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积极、健康、精准的课外读物。
儿时的留守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了山区留守儿童在心灵塑造和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也让他坚定了自己投身公益创业,服务留守儿童成长的公益初心。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像他曾经一样的孩子,通过书籍和知识的传递,给他们铺就了一条光明可见的人生坦途。2018年,他和20位留守儿童背景的优秀青年伙伴踏上公益创业之路,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毕业后公益基金。
坚定公益创业选择,穷亦兼济天下
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来自极其平凡的家庭背景、几乎无任何社会资源的刘楠鑫,在创业初期就坚定选择并坚持非营利性的公益创业之路。这也让他面临了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创业之路刚开始就困难重重。
他首先面临的就是人们的质疑与非议,就连身边亲近的同学朋友也非常不理解他的选择。人们要么觉得一个穷大学生谈公益大理想很荒唐,要么质疑他做公益的动机不纯。也有些人认为只有盈利的商业性项目才是创业该做的事。这对当时的刘楠鑫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不免怀疑自己,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临近毕业的时候,因为他坚持公益的创业思路和模式,与绝大多数同学创业方向大相径庭,他足足有三个多月他无法入睡,心情极度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失调。
所幸从小的成长经历让他相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总能有成功之日!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和无数次孤独的徘徊中,刘楠鑫终于悟出了属于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定要有自我的力量,穷亦能兼济天下。经历了重重的艰难抉择,面对来自家人朋友的反对和社会现实的压力,他在项目的发展与自我成长中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坚持公益创业。大学期间,他选修的课程几乎全是创新创业类的课程,结交了很多创业的良师益友,与小伙伴们不辞疲倦地熬夜打磨项目,甚至借钱为乡村邮寄书籍。就这样,在困难磨砺与自我鼓励中,他开始在自己的公益创业道路上艰难跋涉。
所幸,上天眷顾奋斗的人!坚持公益创业的路上,刘楠鑫遇到了很多贵人相助。广东省团省委领导经常给予这支创业团队方向性的引领。爱心企业家李环霞老师在最开始就无偿给予他们多达3000平米的办公室和仓库。公益前辈何雪峰老师给予他们很多公益行业的经验和方法。学校创业导师王满四老师给予他们项目的持续性辅导打磨。王锐旭等500位联合发起人给予他们宝贵的高校资源。严远朋、陈凯杰、李达等20余位创业伙伴精诚团结。再到后面的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家、明星,以及数以十万计的爱心人士都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支持者。
2019年,他们项目的发展逐渐专业化、创新化、多元化。在团队伙伴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摸索出了宝贵的创新发展模式——“十百千”工程。“十”,即以十八个振兴乡村阅读计划示范区作为纽带,联动受助地区内外资源,融合多方智慧和力量,首创了“毕业后+政府+社会力量+当地公益组织+受助学校”的深度阅读帮扶模式。“百”,即百强社会责任偶像应援计划(现改名为“美好应援计划”)。该计划致力于链接明星、向善追星的粉丝团或粉丝为边远乡村小学捐赠明星图书室,以改善孩子们阅读条件,提升阅读品质。该计划携手超过75位明星、1000家粉丝团体、千万粉丝开展公益应援,得到社会15亿人次的关注,20万孩子因此受益。“千”,即千图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打造民间最大的“善一代”培育基地。首创“1×1×N+1”创新模式,即1位发起人牵头1支团队,联动N股社会力量聚焦解决1所乡村学校阅读问题。该计划孵化了中国1048位乡村阅读创始人,还推动了东华理工大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公益社团的改革,影响参与该计划的青年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
发展路上不忘初心,助力社会向善
2019年,创业项目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亚军)、广东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同年12月,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国赛金奖,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奇巴图书记亲自颁奖并接见。2020年1月,创业项目获第四届广州社会创新榜十佳社会创新项目奖。同年5月,刘楠鑫个人获“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还得到人民网、央视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1000多次报道。
刘楠鑫创业团队在短短4年的公益实践中,已联合75位知名明星、365家知名企业、1000余家明星粉丝团、10000余家爱心单位、40万志愿者、110万爱心人士,撬动1亿公益价值,为国内偏远地区乡村小学建立1535间公益图书室,输送精准课外读物超250万册,帮扶超过35万留守儿童心智健康成长,成为国内支持乡村教育公益领域发展速度最快,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组织。
服务对象规模的不断发展与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是他们项目发展的动力源泉。每次深入乡村的时候看着那些和他们曾经一样的孩子,他们都仿佛看到了来时的路。他们的小龙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志愿者每次去他家家访时,他总是跑出来先抱住志愿者几分钟。志愿者告诉我们:“自从第一次联系小龙爸爸视频陪他过生日后,每一次家访我都满足他们父子视频通话的需求。这个孩子画了好多动物。他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带我和父亲去城里动物园看个够。”就是许许多多像小龙这样的孩子深深牵动着刘楠鑫团队的心,让他们始终坚守在公益创业的道路上。
项目不断成熟并走向专业化发展。刘楠鑫却不时告诫小伙伴们一定不要忘记创业初心,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这支留守儿童背景的青年团队,始终致力于做乡村留守儿童的陪伴者和心智塑造者,不断推动社会向善发展。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他们不断向前拼搏,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奉献出自己的热血青春。
2020年新冠肺炎的到来让人猝不及防。响应党和国家倡议,为抗击疫情贡献创业力量。刘楠鑫带领他的创业团队紧急调整方向,选择从社会力量容易忽视的基层切入。他带领团队和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联合100多家社会团体发起了“防卫者守护行动”,募集善款为15个省310个基层防疫工作站捐助防疫物资。
同年5月,联合400余家单位发起了“孩子别怕,我们来了”关爱活动,募集资金针对2万名留守孩子后疫情时代严重缺乏精神关怀问题提供精准帮扶,发起“美好悦读杯”首届全国乡村学生写作绘画大赛,为超过200所中小学学生提供写作绘画展示平台。
“集天下资源,为天下人服务”,这是刘楠鑫大二时的人生座右铭,他时刻铭记于心,不断鞭策自己在别具一格的创新创业路上拼搏进取。向善创业,做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的构建人和持续贡献者,链接更多生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光彩,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