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创新监督机制 助推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0-07-28 08:39: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石小锋、唐长江 | 责任编辑:李媛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纪委监委创新推行“双五工作法”,探索形成治理信访举报“五五三体系”,全面实行纪检监察巡察“三个协作”机制,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双五工作法”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这82人确实比较困难,应该享受低保。”“今年新增享受低保的15人也是因为家里出现了一些变故,理所当然。”“……”6月25日,在营山县黄渡镇将军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前,聚集着三三两两的群众,他们正在察看今年村上低保享受对象的公示名单。
图为:营山县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情况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是营山县纪委监委为切实解决基层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特别是惠民惠农惠企政策在基层落实中存在暗箱操作、群众反响强烈等问题,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进行公开公示。目前,全县设置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500余处,实现了部门、乡镇、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仅是营山县“双五工作法”中“五严格”的一个方面。“五严格”是营山县全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其内容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权力规范运行、严格巡察问题整改、严格党务政务村务公开。
“‘五严格’是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的‘操作版’,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一些迷茫。”营山县西桥镇党委书记杨颜骏说,全面推行“五严格”后,既规范了权力运行、转变了干部作风,也消除了群众误解、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营山县纪委监委还大力推行“五督导”,将“两个责任”落实、“10件大事”及重点项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信访举报办理、社会评价基础工作等纳入县纪委监委下访督导的重要内容,确保基层运转规范高效、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五五三体系”治理基层信访举报
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营山县渌井镇政府院内显得特别热闹,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眼含热泪,双手颤巍巍将一面“扶贫帮困、真心为民”的锦旗送到该镇党委书记谢斌的手中,宣告了老人长达13年非访之路的终结。
老人名叫王某祥,是渌井镇万寿村村民。2008年以来,其因个人诉求未得到满足,对镇村干部多次进行举报,在县纪委监委调查不属实作信访了结后,仍到省进京重复访超级访。2019年,王某祥被作为重点对象,由渌井镇党委书记谢斌负责“包案治访”。
图为:营山县渌井镇万寿村村民王某为渌井镇党委政府送锦旗
谢斌多次到王某祥家进行走访,了解其生产生活及思想状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力所能及解决合理诉求,让他思想行为慢慢有了转变,特别是2019年,针对其无安全住房的实际情况,主动为其申报D级危房改造政策,考虑其为经济较为困难,镇党委政府给予适当补助,让他如愿搬进新房,也让他彻底得到感化,这便有了给党委政府送锦旗的一幕。
包案治访与开门接访、干部下访、蹲点化访、带案回访共同构成营山县信访举报工作的“五访”机制。为落实这一机制,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沉到一线,创新了“三接访”、“坝坝问政”、“廉政面对面”、“1+N包联群众”等多种形式,让一大批信访问题和矛盾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2017年以来,全县开展“三接访”1300余场次,召开“阳光问政坝坝会”900余场次、干部走访群众10万余人、收集解决解释问题 10000余个。
营山县纪委监委还严把信访举报件的受理、处置、办理、反馈、督办“五关”,着力提升信访举报办理质效,让举报群众对办理结果真正信服。
2019年,营山县双流镇店子村一在外务工村民在短时间内,先后10余次通过电话和网络向中央、省市县以及乡镇纪委实名举报该村贫困户评定不精准、村干部贪污和收受红包等问题。
接件后,营山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在2个工作日接收录入,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5个工作日分流到纪检监察室进行调查核实,并定期询问办理进度,适时进行提醒督促,让该信访件在2个月就办结完成。
“我在外务工,平常电话联系家中老人时,他们说起村上的一些问题,我就通过网络电话的形式同时向各级纪委进行举报。”虽然该村民反映问题只查证属实一个,但他对办理结果非常满意,并表示以后不再道听途说,有什么问题就直接给乡镇、县上反映,不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
同时,营山县纪委监委还通过督责任落实、督问题解决、督精准问责的“三督”机制,全面加强各级各部门对信访举报工作重视力度、问题解决力度、群众呼声回应力度,推动了全县信访举报工作高质量发展。2019年,营山检举控告量、重信重访量和越级上访量分别由2017年的373件、177件、27件,下降至153件、24件、9件,降幅达59%、86%、67%。
“三个协作”强化基层执纪监督
“如果仅靠我们组力量,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查明问题,通过派驻组间协作,统筹办案力量,不仅提升了办案效率,也提高了我们组的办案能力。”营山县纪委监委驻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司钊说起县纪委监委实行的派驻组间协作机制时,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3月,因其他案件牵出的综合监督部门多名干部存在违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线索被移交到营山县纪委监委驻自然资源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然而,办案力量不足成为了尽快查清案件事实的最大难题。司钊向委分管领导报告反映后,通过派驻组间协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调查核实,对4名人员进行立案并分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图为:营山县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间协作到基层开展监督检查
派驻组间协作是营山县纪委监委实行的“三个协作机制”之一,另外还有乡镇片区协作机制、派驻巡察协作机制。
2019年以来,针对纪检监察“三场改革”和乡镇区划调整后,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不高、业务不熟、力量不足和面临熟人监督难、巡察针对性不强、整改不到位等问题,营山县纪委监委将1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编成6个联动协作组,将29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9个片区,在巡察中加强派驻纪检监察组与巡察机构的配合协作,扎实推进了监督力量队伍融合和高效协作,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从“单兵作战”向“联合出击”的转变。
对“三个协作”机制,营山县纪委监委驻卫健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亮的感受颇深,“我们监督的部门大、人员多,组内力量又不足,加之我在卫健系统工作多年,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协作机制彻底解决了我们监督中的一些困难。”
今年1至6月,营山县纪委监委1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立案审查调查20件、29个乡镇(街道)纪(工)委61件,分别较去年同比上升81.8%、41.9%,所有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半年就实现审查调查破零。(石小锋、唐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