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探索优化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0-07-28 14:52: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怡 | 责任编辑:李星

“鱼米之乡”洱源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全面落实党的扶贫政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倾心聚力抓脱贫。洱源县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促扶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成了洱源县电子商务创新产业园、电子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实现了电商平台应用、物流仓储、第三方物流快递、行业管理、双创孵化等服务功能。构建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体系、探索优化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路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为洱源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明晰贫困户底数,确保精准施策。在摸清贫困的真实底数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调查了解贫困户底数、基本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为电商扶贫打牢基础。认真分析了贫困户的构成与致贫原因,从致贫返贫源头入手,实事求是,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提出解决方案,系统推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破解扶贫攻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洱源县通过排查基础数据,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认真调查,打牢基础工作有效区别出了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岗位雇佣提高家庭收入的贫困户与劳动能力不足的贫困户。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电商精准扶贫。洱源县在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后结合当地产业链状况,从知识、技术等方面入手,电商人才进村向贫困户进行农产品、手工产品等类别的培训、教育、示范,提高贫困户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帮助、引导贫困户利用电商平台扩大产品销路发家致富,将“扶志”与“扶智”充分融合,驱动电商扶贫真正发展为“造血式扶贫”、“发家式扶贫”。

启用“互联网+农户”与订单帮扶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可行性高、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商业形态,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这恰恰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契合度、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洱源县抓住了电商迅速发展的机会,贯彻落实了“订单帮扶”的精准扶贫模式,结合县产业特点挖掘出脱贫的潜在能力,持续壮大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精加工业的发展。本地实物型网络零售额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与广大农村种植户息息相关的食品保健行业更对本地网络零售额的增长、解决本地贫困户就业作出突出贡献。

多元驱动模式夯实洱源县电商扶贫工作。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高校支持、基地助推、产业创新的多元驱动下,洱源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体系从多个层面进行构建,扩张了贫困户自产农产品的供应渠道,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洱源县政府调动了当地的产业资源,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宣传力量与村党支部的核心、纽带作用,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设了道路、网路、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其次,企业与高校参与到电子商务扶贫中推动了本地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市场化。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通过订单帮扶的同时更推进了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形象的树立。高校师生利用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通过一对一帮扶,将精准扶贫与科研实践结合,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形成。最后,基地助推与产业创新作为洱源县电子商务扶贫的特色优势,对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

目前,洱源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的全覆盖,依托传统商贸网点,实施电商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各类电商销售服务平台的支撑,完成了电商扶贫示范企业(网商)培育,全面推进了地方特色农村产品上线营销。(云南大学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