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六届河北省“寻找今日织女星”善女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0-09-01 09:5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希录、王琳 | 责任编辑:李星——故城县郑口中学高三化学教师—杨文冬
世界上让人第一念就会想到具备善良品性的人就是母亲。女性什么样的职业又是最接近母亲呢?我们肯定会想到那些女教师的群体。
近日,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燕赵都市报、天河山景区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河北省“寻找今日织女星”活动,通过专家评选,将善女的荣誉称号授予这位为了孩子们的高考,疫情期间病重仍坚持授课的优秀女教师—衡水市故城县郑口中学高三化学教师杨文冬。
良缘善起
她是一位默默无闻扑在教育事业上,平时总是脸上带着微笑普通的中学女教师。1978年出生于枣强县城附近一个普通村庄,从小朴实、善良,小小年纪帮着父母烧火做饭。初中时,天刚蒙蒙亮,总是先做熟家里的饭,再骑着自行车去邻村上学。在学习上从不服输,凭着勤奋好学,1996年9月考上河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因为良善,姻缘也在上学期间的火车往返间促成。因为在火车上都给一位老人让座、拿行李,她和邻县的一位男孩由此而结缘。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段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神奇姻缘居然实现了。时隔多年,他们再次回想起相遇的那一天居然就是七夕节前夕。多少年后听到这段故事,别人还是觉得鹊桥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恍若穿越。毕业后,她放弃了到衡中试讲的机会,毅然和丈夫回到他的老家衡水故城,在河北郑口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早已退休的老校长回忆起她来到学校试讲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人一看就是非常善良的农村孩子,讲课也被大家一致通过了,那时候河北师大本科生回到老家任教的确实不多。由此,她开始了把善良传递给孩子们的园丁历程。
善育桃李
一个外地来的年轻教师能融入当地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中间的甘苦只有亲历才能感知。她从一入校,就担任了班主任,每天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还在和其他班主任一起查宿舍,她把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哪一个头疼脑热,都自己贴钱给孩子们买药、买水果,生怕孩子们落下课。上班第二年,由于刚添了小孩,班主任要求的工作时间的又长盯得又紧,没办法她只得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娘和婆婆轮流带着,孩子多少次因为一觉醒来看不见妈妈而大哭。与此同时,她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2013届的于天浩回忆自已当时的化学成绩一直不太好,有一次月考完,看到自己的化学成绩只考了68分,下课之后,老师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心想要挨批评了。谁想到了办公室,老师温柔地问我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怎么成绩退步啦。之后还让他晚自习带着考试试卷找她,那个晚自习老师耐心地把题目给他讲了一遍,因为这次讲解,弄懂了很多原来疑惑的问题。之后的化学课,心结也逐渐解开,在课堂上越来越积极,成绩慢慢地提升了。在高考的时候,理综也考了一个当时不敢想的成绩,他至今衷心的感谢老师的善良如母的教导。由于她的努力和付出, 2016年10月在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被中国化学会给予表彰。连年被县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6年、2018年,分别在第八届和第十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能力,解题技能展示活动中,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辅导的学生姜海波在全县青少年“辉煌六十年”读书教育活动征文中荣获一等奖。辅导的邱兴娜在第23届全国中学生化学中获省级三等奖。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看到一届届的学生走上领奖台,走进自己心仪的学校,是她最开心的刻。
疫中善化
2020年1月20日,从新闻上播出少数省市出现第一例病例开始,疫情始终牵挂着文冬的心,1月24日大年三十,吃完中午的团圆饭,她从朋友圈里看到武汉几家主要医院防疫用品告急急需捐助的消息后,她鼓励儿子将原来装修防护剩下口罩等防护用品全部收集起来,打包寄往武汉红十字会,而就此时,整个县城口罩已经被抢购一空,她的邮件是当天唯一寄往武汉的捐助邮包。在后期他和丈夫又想方设法购买了一批护目镜,让在家上网课的儿子代表自己全部捐给了县慈善总会,用于支持全县的抗疫斗争,因此受到县慈善总会的表彰。她在给武汉红十字会的邮包上甚至没署真实的名字。为而不言是谓真善,她就是用自身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大善、大爱。高中的开学被不断地延期,她比放假的孩子们还要着急,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终于盼来了上网课的消息,她义无反顾的投入每天紧张的网课教学中。与此同时,命运更严峻的大考也在考验着这位善良的园丁妈妈。放寒假之前,文东就出现了声音沙哑的情况,起初,她以为是咽炎,在附近的小诊所拿了些药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期末备考当中。她的学生心疼她,看到几乎说不出话的老师,纷纷为他送来咽喉片,效果却时好时坏。年后,在上了一段网课以后,她已经完全发不出声音了,挂着孩子们复习的她焦急的给在村里任扶贫第一书记的丈夫发来信息。丈夫心急火燎的村里赶回家里,赶忙带着憔悴的妻子去市、县医院检查,被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由于疫情原因,赶到省医院当天网上没有挂上号,只能先找了一家附近的小旅馆住下。第二天,在专家的建议下先做了病理检查,下午丈夫独自去拿检查结果,发现癌细胞的字眼,把原来所有的侥幸的希望击得粉碎,犹如五雷轰顶。拖着好像灌了铅的双腿推开房门时,顿时被眼前一幕惊呆了。妻子躺在床上,依然举着手机给学生批改着网课作业。丈夫再也忍不住了,借故推开房门来到走廊里,一任眼里的泪水在脸上流淌。善良最终感动了上帝,第二天在专家的建议下做了基因检测,尽管服用靶向药的几率仅有50%,检查结果奇迹般的居然出现了靶向点,拿着划着红线有基因突变点的报告,丈夫喜极而泣。第一时间拿了靶向药,才敢把结果婉转告诉了妻子,妻子却依然挂着上网的孩子们,直到回到学校把网课教学全部交接完,才安心投入到治疗当中。由于她的善良乐观的心态,连续服用靶向药五个月来,效果明显,尽管家庭没有什么积蓄,在亲友帮助下,目前正在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由于二期的进口靶向药大部分需要自费,资金缺口比较大。出于善良的本性,她始终没有张口给周围人添过多的麻烦。许多同事和学生也是几个月后才陆续知道的,2010级23班的28名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同学听说后执意送来捐款7200元,在发来的名单上写着师恩难忘,祝老师早日康复!七夕前,她让丈夫衷心谢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也热切期待着重回课堂,回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身边。郑口中学、县教育局、甚至闻讯的县领导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也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给予救助,帮助这位善良的女教师完成生命中七夕的心愿。
目前,丈夫陪她到北京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如果善良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期待奇迹的发生,祝福平凡而善良的文冬好运,重新回到讲台。 (王希录、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