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资源延伸出新引力 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0-09-16 15:51: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德君 | 责任编辑:李星

长宁拥竹而生、因竹而名,全县生长竹类485种、竹林71.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4.88%,堪称“竹王国”。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蜀南竹海,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并重,是世界上竹种类最多的天然竹林,也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

竹资源是四川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大竹海”是四川最具巴蜀文化影响力、市场吸引力和综合带动力的十大文旅精品品牌之一。据资料显示,“旅游兴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是长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的执政理念。历经30余年的接力奋斗,旅游产业初见成效,长宁于去年捧回了天府旅游名县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由此可见,抓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是长宁县文化保护利用的鲜明特色。

毋庸置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增强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叫响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子招牌,把天府旅游名县推向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可以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延伸出新的引力,从而推进产业融合、文旅融合、景民融合,培育壮大“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新业态释放新活力,新活力带动新发展。提升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全域旅游“蜀南竹海”,依靠拥竹而生、因竹而名,为长宁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在新时代实现竹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源源动力。

总之,长宁县把竹产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按照“做靓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的思路,围绕“竹”文旅资源,坚持项目带动,引领全域旅游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时,长宁有好政策、好区位、好势头“三好”和美景、美食、美文“三美”。可以看出,长宁县以蜀南竹海为核心品牌支撑,以竹乡振兴为抓手,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主动融入、主动推进、主动服务,叫响、擦亮了“大竹海”品牌形象。(周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