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生:三十载“兵支书” 争当先锋共致富

发布时间:2020-10-10 14:55: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桥 | 责任编辑:李星

三十多年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人,是党和人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如今他是最可爱的“兵支书”,热心家乡建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就是闽侯县竹岐乡榕西村党支部书记刘少生。

保家卫国 淬炼坚忍品行

刘少生,出生于竹岐乡榕西村。1978年,18岁的刘少生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部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在部队里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但也收获了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品性,谈起在部队的军旅生涯,刘少生感慨万分。

刘少生告诉笔者,入伍的第二年,为了执行中央军委对越南进行反击战的决定,他所在的部队被调往了广州军区。当时我担任的是部队副师长的警卫员,背着20多斤的行囊,跟随领导到越南的危险地带,刘少生告诉笔者,他们早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作战结束后,我们回到了福州军区,能平安回来就是一种荣誉,走到每个团,我们都能感受到战友们崇敬的目光,部队领导也来亲自慰问,刘少生回忆,当时中央还专门为他们这些在越南参战的军人写了一本书,叫《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他连续五天五夜把这本书读完。

从军5年来,刘少生表现突出,获得过中央慰问团颁发的纪念章,特务连打靶比赛特等射手荣誉,并先后多次受到连队嘉奖。

发展农村经济  为村民提供就业

1982年底,刘少生退伍回乡,凭着在部队养成的吃苦耐劳、敢干敢拼的精神,他很快在村里树立起威信,于1985年当选榕西村村主任,1991年至今任榕西村党支部书记。

我是人民子弟兵,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和义务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刘少生心中坚定的目标与方向。

生长在农村的刘少生深知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起先,刘少生带领村民种植蘑菇获得了一定收益,但是他并不满足。为了盘好榕西村这500亩的农田,刘少生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与榕岸片区另外两个村合作,整合榕岸的农田资源,一起申报榕岸千亩蔬菜基地。这样大胆的想法,村民们并不看好。

那时我们四处奔走申报,向乡、县、市汇报这个项目的情况,终于在1989年,榕西蔬菜合作社,帮助村民解决生产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榕岸千亩蔬菜基地的建立,解决了大部分榕西村村民的就业难题,让村民不用外出打工也有稳定收入,当初多亏了刘书记,带领我们种植蔬菜发家致富,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榕西村村民陈依姆感激地说。

抓好项目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

过去,榕西村村道是一条条泥土路,雨天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给村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为解决出行难题,刘少生带领村民筹集30多万元资金,对316国道到榕西村的主干道及村道进行水泥硬化。

目前,榕西村已基本实现了村道水泥路建设,村民不再为出行烦恼,“以前走的是泥水路,如今一出家门就踏上了水泥路,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刘书记”村民杨老伯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竹岐乡发展迅猛,以福州高端休闲度假区为定位打造的竹岐新区是竹岐乡未来发展的核心。榕西村作为竹岐新区中的一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我们重点抓村里的项目建设,项目征地达1000多亩,主要有闽越水镇、麦浦河整治、防洪六期、竹岐新区二号路等。刘少生说:他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项目有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不论烈日还是下雨,他几乎每天都往现场跑,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帮助村民协商解决赔偿问题。

一次次的走访入户、一条条政策解释、一项项的补偿核算......群众看到村干部如此尽心尽力,他们的态度也慢慢缓和,征迁工作也能顺利开展了。如今,看着家乡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好,刘少生和村干部们也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从军人到村支书,从18岁到60岁,整整42年的时间,刘少生把一生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党,献给了家乡这片热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用满腔热血投入家乡的发展建设,把退伍军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