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二冶:以匠心致创新 以创新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21 15:32: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静 | 责任编辑:张青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建筑业改革,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首批国家级装配产业基地,中国二十二冶始终致力于在产业升级的潮流中成为市场的先行者、领跑者,近日,已获省级创新工作室。

image.png

李宝山创新工作室在2015年1月挂牌成立,创建之初由省级劳动模范、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李宝山作为领军人物,由于工作调转,2019年起工作室以省级劳动模范张晓峰为领军人物,紧紧围绕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发,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法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企业全员提素质、练本领、促创新的发展态势,擦亮了劳模品牌。

经过5年的运行,工作室取得丰硕成果,自主研发了中冶绿建装配式混凝凝土体系产品、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产品和装配式低能耗建筑产品,发挥了工作室凝聚智慧、辐射引领作用,成为企业团队创新的重要平台。

以“五有”标准提升创建水平

李宝山创新工作室以“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场地经费”的“五有标准”,为先进创新人才和广大员工开辟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搭建起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20余人,下设技术研发部、设计开发部、材料研发部、制造工艺研发部、装配式产品集成部等部门。自创建以来,工作室始终推行“课题制、信息共享制、培训制、档案管理制、导师带徒制”五大管理制度,围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钢-混结构体系、装配式低多层结构体系三个主打产品和总包模式定位,开展体系研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活动,攻克制约构件生产、安装等重难点问题300多个,为企业节省资金648.3万元;依托于中国二十二冶有限公司,具有独立的研发及试验场所,财务管理独立,具备研发资金及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近年来,科技总投入约3亿元,研发项目投入超过2千万,以国家住宅产业基地为依托,一期研发场所占地面积166458.29平方米,包含2条中试生产线,配置用于实验性预制构件及模具相关设备、预制构件试验用的相应仪器、用于实验性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实验设备120台;实验室占地750平方米,购置预制构件试验用的相应仪器及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性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实验,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工艺研究试验提供支持;2019年,在一期研发场所基础上进行二期扩建,目前年产能30万立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可以满足研发和成果转化需求。随着“迁安清晖雅园”、“北京亦庄共有产权房项目”、“中建一局翠湖科技园”等30多个构件供应项目的陆续开工,又新增74台研发生产设备,为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设计、工艺研究试验提供支持。

image.png

此外,成立工业化设计研发中心,整合装配式建造各专业技术资源,建立、健全基于工业化建造的设计、建设和运维全流程技术体系,在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通用图编制、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性推进,形成智慧建造整体技术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

发扬“传帮带”实现“1+1群做贡献”

李宝山创新工作室依托“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并同清华大学、中冶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燕山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平台,坚持创新工作室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与职工群众岗位奉献、与发挥劳模所从事的攻关项目相结合,调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的积极性,实现从劳模“1人做贡献”、到“1+1群做贡献”的提升。工作室设立“学习园地”,创新开展“真人图书”活动,通过自我学习和“真人图书”传授相结合,为青年员工搭建快速成长平台;建立培训机制,经常开展点、线、面培训,以“接力传承”的方式,安排工作室成员轮流走上讲台,现场讲授自己最“拿手”的新技术、新经验,促进创新经验共享交流;深入开展“导师带徒”传帮带活动,并长期贯彻实施,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教导,每个月对新员工进行1次谈心活动,帮助新成员尽快融入团队、快速成长。

在实践优化生产、服务企业的宗旨的过程中,李宝山创新工作室逐步建立了“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推进技术骨干学习交流,培养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启动“新生力量培养”计划,该计划充分调动各位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新进大学生“私人定制”培养计划和培养方略,通过“一对一”和“一对多”带教相结合,加快新进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注重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截止到目前共培养省级劳模2人,省级装配式建筑专家2人,市级装配式建筑专家3人,集团级装配式建筑专家5人,市级青年创客1人,青年创新技术能手10人,在两届全国装配式职业技能竞赛中,获评优胜单位称号。

加速有效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

李宝山创新工作室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立足技术攻关与创新,加速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北省建设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的支持下,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理论分析、设计、生产、施工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通过对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方法、配套生产工艺、生产模具创新及安装方案优化等手段,系统开展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研发了适用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底部搭接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并开发出配套设备及生产线,解决了生产制作和施工安装工艺难题,形成了工程应用体系。通过反复实践,提出了浇筑蒸养一体控制技术、预留孔浇筑技术、水平构件连接及安装技术,解决冷桥、渗水、叠合板边缘漏浆和预制墙体后浇区混凝土浇筑难等难题,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作、施工安装一体化的工程应用体系。

据统计,近年来该项成果的专利推广应用已覆盖京津冀地区,开展了40多项装配式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技术服务工作,项目成果的示范工程项目已超30余项,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示范50余万平方米,部品部件供应量10多万立方米,新建部品部件生产基地3个,新增生产线11条,设计产能可达60万立方米。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浭阳新城五区9号、10号楼及浭阳新城A-4-6地块商住楼项目两个主要应用工程中新增产值1989.3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30.87万元。不仅解决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现有普遍问题,提高安装及生产精度、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推动设计理念的进步。(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