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乌当“三感社区”创建显成效,小区环境蜕变居民乐享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10-26 13:09: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秋霞 | 责任编辑:李星

贵阳市乌当区自开展“三感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全力推进“一委两会三中心四工程”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云、生活桥、蔡家寨安置等小区,看到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小区路面白改黑、文明提示语随处可见、分类垃圾箱摆放整齐、车辆停放有序、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监控,以及颇具现代感的“智慧微菜场”,让老旧小区完美蜕变,提起这一年来的变化,居民纷纷表示在小区里生活更加舒心,住下来再也不愿意搬走。

“首先一进新云小区的大门,给人的印象就是“六好社区”“五好院落”你走到哪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家住新云小区的刘菊华阿姨一脸自豪的说,“人和人之间那种和睦的感觉,就是一种亲情的感觉,大家有什么困难,都互相帮助,我们生活的小区,你喊我搬起走,我还不愿意,我就住在这,非常满意,非常自豪。”

来自生活桥小区的吴秀英谈起小区环境,满脸笑容“小区经过整改后,这个风景看起很舒服,又卫生,看到把外面的栏杆已经装起,安全隐患已经排除了不少。”

“以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第一个是停车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在政府把那个地方帮我们打造出来,停车已经改善,小区的这些绿化都已经逐步的改善,这个获得感满满的。”自从搬迁到蔡家寨安置小区后,搬迁前后的对比,让住户蔡常秀十分感慨。

为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精细化、差异化服务需求,贵阳市乌当区各街道在创建“三感社区”“一委两会三中心四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及要求下,结合各试点小区实际情况,精心把脉群众所思、所想、所愿,统筹各类资源,持续改善小区人居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完善社区商业配套,健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让居民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在街道、居委会、小区组建一委两会三中心组织架构,以党建引领“三感社区”创建。充分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及驻辖区部门资源,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统筹协调,居委会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党小组组织推动、宣传发动作用和党员楼栋长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调动广大小区居民参与创建,推动党组织引领、居民点单、居民共议自治共治,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停车、安全、环境、便利等忧心事烦心事,真正让小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乌当区龙广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服务中心主任、科技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秦士祥介绍。

“真正做到小区的事情怎么管理,由小区居民说了算”,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服务中心主任许鑫说“现在“一委两会三中心”这个组织架构已经建起,我们是用群众需求清单,小区资源清单,共治共建清单,和为民服务四个清单,来统筹推进三感社区的建设工作,用这四个清单来解决小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情。”

新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谢德秀在介绍时说,在打造三感社区的时候,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居民自治联合会,党建联合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网格党小组和党员楼栋长,并把党员楼栋长的信息、联系方式在每个楼栋进行公示,目的是为了居民有事情第一时间可以找党员,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处理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乌当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围绕打造“美丽乌当·花园之城”的目标定位,按照“一年抓试点、三年广覆盖、五年见成效”的创建目标,精选5个小区进行试点,目前,5个试点小区在街道共建共治共享大工委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两会”“三中心”作用,共召开居民议事会32次,解决群众困难590余件,收集社区民意568条,调处矛盾纠纷360余件,开展全程代办业务320余次,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此外,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区还大力实施小区出行工程、环境工程、公共服务配套工程、数治工程“四大工程”,完善小区停车场(位)、慢行系统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垃圾分类;完善了商场、药店、超市、菜场等生活配套,构建“城市商业综合体+惠民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智能货柜+N项便民服务”的“4+N”体系,提供各类社区生活服务,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完善“数治小区”系统和“掌上生活系统”,实现利民行、美民居、惠民生、便民用,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