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六种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0 10:40: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国军 | 责任编辑:李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系统观念”融入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乡镇工作,笔者认为,应重点谋划好六项工作,提升六种能力:
强堡垒,提升党建工作的能力。党的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无论多么好的规划和蓝图,如果落不到实处,就是一纸空文。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提升抓党建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管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行动自觉,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树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队伍。
强学习,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乡镇党委处于最基层,肩负着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重任。要把上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好、贯彻好,最主要的就是常抓学习,只有把上级相关政策学深、悟透,才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好上级的相关政策。总的来说,就是要培养干部“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能力。例如:杉阳镇从丰富“学”的载体、搭建“讲”的平台、激发“写”的动力三方面发力,举办“基层干部讲坛”,利用每周一集中学习随机抽取1至2名干部职工到台上交流学习心得、讲解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工作,逐步培养大家自觉学习、主动研究工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执行政策的能力。
强作风,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乡镇党委书记要把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中,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一是要抓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班之长,要注重了解班子其他成员的情况,工作中善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努力营造齐心协力干工作,一门心思谋发展的氛围,建设一个团结奋战的班子集体。二是要加强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真正实现以制度治人、以制度管人。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和程序,推进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强化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遵守财经纪律,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强化党性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做到心正、身正、气正,以完善的人格、优良品德成为“一班人”的楷模。
抓项目,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这个“大项目”的推动下,乡镇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善,但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乡镇党委书记要突出党政同责,围绕省、州、县党委提出的“五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路网”和“水网”建设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重大项目的争取、推动和落实,切实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
抓产业,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只有把一个地方的产业抓上去了,才能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好一批产业、扶持好一批“龙头”企业,要立足传统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和集约化水平,通过产业支撑,带动大量劳动力回流,在本地参与就业创业,不断增加收入,从而实现老人有人孝、孩子有人管,一个地方的发展才会进入高质量、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抓创新,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关键。当下,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形势。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是要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从建立机制、配强班子、发动群众、转变观念、政策扶持、量化考核等方面入手,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议事的战斗堡垒;二是要以爱国卫生运动、乡村振兴项目为抓手,探索“网格化”“常态化”“多样化”管理模式,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三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创新治理体系,调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杨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