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图式到宇宙景观——读陈澈的绘画作品

发布时间:2020-12-04 13:58: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李星

2020年11月13日——2020年12月13日,《Inner Growth——陈澈个展》在北京成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谈及抽象,人们往往将之放于现代艺术的反叛和前卫理念中进行讨论。陈澈的作品却很少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是以一种更加内化的方式探索绘画的诸多可能性,包括与新型工具、媒材之间的契合,对语言要素的提炼、变形,他建构了一个兼顾现实与精神的画面空间,意图直接以气氛强烈但形象不明确的画面进行表达,无需叙事性的转述或概念性的推理。因此,他也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抽象/具象”的概念分类,亦不作过多的言语阐释,存在即意义。

Inner Growth油彩丙烯布面 145x220cm 2018-2020年

陈澈的创作有着漫长的渊源,并非一蹴而就。从早期的Reflection系列开始,他在水光波澜之中找到抽象形式的可能性,便开始了在自然物象与内部精神间发掘和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纵观他近些年的创作,可以看出,他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是在不断深入和延展的,从有形象隐喻的景观到更加纯粹的形式构成,他似乎透过形状各异的圈圈点点进入了形色不同的世界:深邃或广袤。

正如他在谈及自己曾经的超级写实技法时所说的那样,“如果我愿意,可以一直深入和细化”。如今,他将这种不断深入的能力转向精神、哲学和形式。于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得以感受到无限放大图像细节后展现出的微观世界,或是不断拉远距离最终跳脱三维局限的宇宙空间。这些景象都不是对具象世界进行粗暴地概括或总结,而是通过不断调整观看距离和角度形成的,这些极致的视角也形成了客观存在与生命体验的双重表达,亦为创作者和观者提供了共情和交流的可能性。

当然,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并非源自全然出世的创作态度,也绝非先验性的主观臆想,陈澈是在对客观自然的体察中将其作品带入更高层面的意象世界的。热带丛林、血管组织、自然光斑、水底影像或是宇宙景观,这些具有现实可感性的物象被转化成一系列抽象语言,模糊了形象符号的指代或表意特征,形成直接与心理空间相互映射的图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陈澈的作品中,常常会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境之感,真切且疏离。

Growth(Green)丙烯布面200x250cm2019-2020年

这些物象的选择并未与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相背离,反而让现代细胞学、宏观物理学、甚至精神分析学的视野和思维被转化成一种可视化的景象和感官体验,与绘画的形式语言相互叠合,构成完整且自足的画面空间。如此一来,初看陈澈作品所感受的到“数码”感也就有理可循了——它是陈澈的“自然乌托邦”中另一束现实之光。从生命图式到宇宙景观,陈澈的绘画以一种别样的真实展现了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的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