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六届中国物联网标识行业大会暨IMU联盟会议在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2020-12-14 11:12: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李星

020年12月10日至11日,“一物一码·数字赋能 2020第六届中国物联网标识行业大会暨IMU联盟会议”在安徽合肥书法大厦盛大召开。

会议由IMU物联网标识行业联盟(简称:IMU联盟)主办,合肥友高物联网标识设备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职能机构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杜寒先生、中国信通院工物所业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巍先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感知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高健先生、统一代码标识注册管理中心发行部部长王锦雷先生、全国包装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润洁女士、以及腾讯、阿里、京东、国药集团、施耐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盐业协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安徽团餐协会、雅式展览、国药励展、迈世展览、杜塞尔多夫展览、知名终端用户企业及全国各地的物联网标识行业赋码设备商、标识系统商、软件平台商、代理商、周边厂商(视觉、工控、读码)等近300人参会。

大会规模盛大,现场高朋满座,翘楚云集,气氛热烈,是六届以来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的一次盛会。来自中国新闻社、科技快报网等几家主流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会议主要从顶层设计方面围绕国家“十四五”纲要及“新基建”规划内容,对如何利用一物一码物联网标识创新技术,助力企业更快实现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现场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纬度进行了主题分享,并通过提高一物一码的顶层设计认知,助力企业及行业高质量快速前行。

合肥友高物联网标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正先生主题分享

合肥友高物联网标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正先生首先为大家作了题为《一物一码顶层设计与新行业机会》的主题演讲。陈文正先生不仅是IMU物联网标识行业联盟的理事长,还是物联网标识行业博物馆的创始人,中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7)委员以及江苏大学的产业教授,他对“一物一码·数字赋能”有着独到的简介。

他提到,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快速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特别是在今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被高频提起的“物联网”、“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等等都与物联网标识行业相关,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一物一码必将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是因为数字经济离不开大数据,而一物一码是产生大数据的基础,在物联网图谱和工业互联网图谱中,一物一码都应且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现场,他从行业1.0时代和2.0时代的发展进行了讲解,对一物一码的概念、表现形式(载体),四大应用(溯源、营销、防伪防窜、物联)以及三大落地关键(赋码设备、现场标识系统、软件平台)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并从技术层面、应用层面、行业认知以及社会认知等层面发表了专业见解。

陈文正先生表示,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对于今年“新基建”内容的出台感触颇深。他说,若要实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未来所有万物的连接,包括人、机、物的连接,就必须有数据作为全链路节点进行串联,而一物一码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物一码也将成为实现工业供联网的重要推手。如今,我们所处在这样一个具有庞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因此,更加需要IMU物联网标识行业联盟构建完善的一物一码顶层设计,做好供应链、产业链的物联网标识基础建设,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产业赋能。

新行业,新机会,陈文正先生提到“一物一码的大事都不是一个人干的,一个人干的都不是大事”,2.0时代的发展机遇体现在以“标+识(生产日期)”+“一物一码”为主要应用的领域,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以口罩、进口冷链食品为主的应用在逐步加大,食品、药品、医疗器械UDI、日化以及工业互联网、工业品等市场对一物一码的需求都在加速拓宽,因此就对IMU联盟以及整个行业的规范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对企业顶层设计的要求,企业战略定位的要求,以及“诚信·共生·共赢”的IMU联盟价值观要求上。

陈文正先生精彩的演讲,超前的眼光和专业的看法,以及对行业对社会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无不令与会嘉宾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除此之外,会上各界专家对物联网标识新兴产业进行了创新探索,并分别阐述了自身对一物一码、物联网标识的理解与思考。

其中,京东数字科技集团产品经理余希彧女士以《京东区块链追溯创新与应用实践》为主题,从京东智臻链在产品溯源、营销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细致解析,包括涉及到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自动化赋码方案、流通及检测数据对接、图文及直播等消费者触达、窜货及逆向售后管理等等,并以“精准扶贫跑步鸡”为案例,阐述溯源链的整个全过程。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刘超先生以《追溯体系建设赋能乳业健康发展》为主题,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乳制品的消费特点,对乳制品产品溯源系统的优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期待能够与以IMU联盟为代表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共同促进优化乳制品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杜寒先生以《乘风破浪合作共赢 –开创GS1 5.0时代》为主题,介绍了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以及GS1国际标准在“标识、采集、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应用,并重点提及了GS1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实现从制造商到患者的全供应链追溯过程。

阿里健康高级追溯专家翟安华先生以《新标准下市场化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分享》为主题,从政策方面阐述了市场化药品追溯体系的标准及要求,在标准方面以“码上放心”追溯平台基础追溯体系重点介绍,分享了应用层面追溯标准下的应用场景,对药品追溯的实施要求进行了深入探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主任刘巍先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一物一码新型基础设施》为主题,他提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基建中最基础的载体是“码”,码是人、机、物的“连接器”,是实现数字基建全链路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全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标识生态体系,而标识应用服务基本覆盖重点行业,逐步持续扩展服务范围,未来以一物一码为主要技术的标识行业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耐德绿色智能制造总经理魏开炎先生以《信有为,智无限》为主题,分析了企业实现数字化工厂的整体规划,并提出物的数字化观点,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贯通和数字化管理,以及从工厂/产线设计到运营维护的数字化建模、状态监控,实现物可视可控(OT),最终搭建智慧工厂的前提,必须实现人、机、物的数字化互联互通。

UTC CHINA统一标识代码注册管理中心代码发行部负责人,2022年冬奥会(崇礼)政府特聘专家王锦雷先生以《MA国际标识代码体系为数字经济列装新引擎》为主题,他提出:新基建加持下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将当下全面推向数字经济社会,标识代码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也将作为数字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而将数字化经济社会各生产生活要素、流程进行统一标准化的标识重组,形成新的数字协作资源配置体系。另外,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据,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他特别提到我国标识代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分析了MA标识代码在国际上自主专利的核心优势,倡导构建自主、可靠、安全、规范的标识代码体系,引领中国标准走向全球!

腾讯AMS区域发展部高级区域经理花良斌先生讲述了腾讯优码布局智慧零售的一物一码相关应用。他提到,商品数字化是企业信息化升级的基石,通过企业数字化升级,跟紧消费者对商品的诉求升级,链接人与货;而腾讯智慧零售主要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生产渠道优化到终端消费者营销的整体产品支撑,帮助客户实现全链路产品数字化升级,提高产品管控颗粒度,实现业务场景升级;最后他从多个场景重点分析了优码全链路数字化营销的相关解决方案。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感知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高健先生以《信息技术——标识(标准化)》为主题,他指出:“标识”是实现智能装备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并分析了产品标识在智能制造应用中存在问题,如:质量标准缺失、设备接口没有标准化、设备识读能力没量化、编码格式不统一、编码语法不统一,以及缺少载体本身信息(如码制、版本格式、校验信息等)。实际上标识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应加强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现场,高主任还演示了在现行体系框架中标识技术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现行标准的协调与配套性,并公布了标识解析的相关标准。

除此之外,来自IMU物联网标识行业联盟的成员企业,在其各自领域的技术专长也发表了相关的主题演讲。如:深圳劲嘉盒知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联盟总监高俊科先生分享了《智慧包装物联网数字生态》主题内容,从新基建顶层设计到盒知数字化、盒知智慧包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南京比邻智能识别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子恺先生分享了《固定式条码阅读器与高速动态阅读》主题内容,专业阐述了影像式条码阅读器工作原理,以及高速动态阅读对阅读器参数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南京德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吕志国先生分享了《紫外激光器设计以及工艺理念》主题内容,从紫外激光机的构成、原理、保养、维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讲解,展示了自主创新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昆山格瑞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军先生分享了《UDI赋码设备标识应用》主题内容,介绍了UDI的编码和具体表现形式,并生动阐述了热发泡喷码技术在医疗器械UDI中的主要应用。北京华园企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文兴先生分享了《基于数据构建未来》主题内容,分析了基于一物一码的供应商协同平台(SRM)、仓储管理平台(WMS)、生产管理平台(MES)、营销管理平台(CRM)等内容。

另外,为了便于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落地结合,大会现场还设置了前沿设备展示区,向参会嘉宾展示了标识行业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让更多人了解一物一码智能化、信息化的前沿科技,促成更多新的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