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院:传承地方戏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12-18 10:55: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谢勇锋、姚敏明 | 责任编辑:李星观摩国家一级演员演示讲解“手、眼、身、法、步”,欣赏非遗传承人表演宁海平调“耍牙”绝活,试着用戏曲表演的方式点赞、望月、开关一扇门……12月16日下午,一场“宁海平调进校园”的活动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200多名师生与地方传统戏剧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充分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宁海平调进校园”活动现场
地方戏曲进校园 圈粉青年学子
带队参加此次活动的唐洁妃是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据唐洁妃介绍,宁海平调是宁波宁海古老的地方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宁海平调既传承了宋元南戏的遗韵又兼有清代戏剧传奇的特征,集中体现了浙东古代民间风情和文化理念。
唐洁妃介绍宁海平调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从平调的起源到表演特色,从戏曲行当名到戏曲表演的基本形式,唐洁妃为在场师生一一细数讲解,还不时穿插现场演示,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声情并茂的现身说法,为在座师生奉上了一场艺术盛宴。
在现场教学环节,唐洁妃选取了日常生活和舞台表演中均较为常见的“开门、关门”场景,邀请同学们一起上台体验学习,并手把手地予以解析指导,让大家直观感受戏曲程式化表演的特点,及其与日常生活动作的差异。
活动中,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演员、平调耍牙新生代传人薛巧萍从一位“邻家姐姐”秒变“獠牙恶魔”,为同学们现场演示了宁海平调独门特技“耍牙”,引来全场阵阵掌声、喝彩声;宁波市首届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全国稀有剧种展演优秀表演奖获得者胡琼琼带来的“穆桂英挂帅”选段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现场教学环节
“太棒了!太精彩了!”智能2011班的张欣蕊连声赞叹,她告诉笔者,自己是个戏曲“小白”,这个活动让她迅速被圈粉,“原本为学分而来,现在为戏曲而着迷!”
与张欣蕊不同,旅游1973班的刘琛原本就是个戏迷,还是浙江工商职院学生社团雅韵戏曲社的社长,此前喜爱越剧及甬剧表演的她对这次宁海平调走进校园拍手称快,表示领略到了宁海平调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和学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使命在肩
“这个活动的举行标志着学校与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浙江工商职院教授、雅韵戏曲协会指导教师庄丹华说。
据悉,宁波市戏曲进校园首个高校实验基地和宁海平调艺术首个高校传承基地已于11月底落户浙江工商职院,宁海平调教学将会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还将集中培训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以“常规教学+兴趣培养+比赛演出”的形式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爱,学有所成”。
事实上,作为一所深受浙东实学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濡染的百年老校,浙江工商职院历来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近年来,该校以社团为载体,先后培育了雅韵戏曲协会、剪纸协会、绮罗汉文化社、书法协会、茶艺社等10余个传统文化品牌社团,每年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博览会、非遗文化体验等传统文化类活动合计百余次,活动内容涵盖戏曲演唱、汉服汉礼展示、书法表演、剪纸展示、舞龙舞狮等,在校学生踊跃参与,营造了浓厚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
雅韵戏曲协会学生在社团梦想秀上表演甬剧《双推磨》
不仅如此,浙江工商职院还开设了全校性艺术修养课、非遗通识课等,自编电子教材,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匠心”寻访社会实践、“留学生走进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广大师生。学校还与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进行甬剧艺术研究、传播以及老艺人保护等工作,合作完成了国内第一部地方剧种口述史《甬剧老艺人口述史》,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
在唐洁妃看来,与浙江工商职院共建宁海平调艺术传习基地对剧种的传承发展十分有利,表示希望通过长期的努力,能够扩大宁海平调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培养起一批了解平调、热爱平调的戏曲观众。
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认为,高职院校开展地方戏曲传承等活动,旨在营造和谐向上、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激发民族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希望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人文校园建设工作能结出硕果。”俞位增说。(谢勇锋、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