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属于奋斗者!--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偏远一线员工成长成才侧记
发布时间:2021-01-18 13:59: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燕青 马微 葛清强 | 责任编辑:李媛企业发展的“红利”得益于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更属于每一个努力奔跑的奋斗者......
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作为国家铁路运营维管行业的“领跑者”始终把企业发展和员工幸福的强烈使命记在心中、抗在肩上、抓在手里,不断团结率领16000名干部员工,在20000余公里的铁路线上跋山涉水、排除万难、砥砺前行,让我们跟随镜头走向远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额济纳旗,走进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走入三个蒙古族员工的内心世界!
“移民村”里走出的业务骨干!
内蒙古额济纳旗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交融的边陲重镇,而额济纳运营维管段同样是运管事业最西端的“战略要塞”全段1000多名员工中,占到了4.5%少数民族员工,如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人公,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蒙古移民村,是国家级贫困县,自小是吃玉米土豆喝土井雨水长大的......我儿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走出日渐荒芜的草场,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鞍子山车间的副主任谢永,这个个头不高,脸上的皮肤红里透黑,浑身透着精气神的最不像蒙古汉子的蒙古汉子自幼出身贫寒。作为具有时代代表性的80后,他从小看惯了祖辈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状,也一直立志通过读书实现“鲤鱼跳龙门”。2012年从包头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的他,机缘巧合来到运管公司。如今,8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凭着一股韧劲,一种执着,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信号工,慢慢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基层管理者,“技能标兵”、“维管标兵”、“优秀QC成果”等荣誉接踵而至。做为普通人来说,谢永无疑是成功的,他通过知识和努力改变了命运,成为家乡许多牧家子弟心中的榜样,也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加入了中铁电化运管这个火热的大家庭,更赶上这个全民族共赴小康的大潮流。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谢永的一句口头禅。他说:人最重要的是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为我们提供实现人生价值宝贵平台的企业,感恩每一个人生际遇,感恩这个波澜壮阔、火热奔腾的奋斗时代!
告别原始牧场的文艺“轻骑兵”!
额哈铁路是连接蒙古甘新三地的国家战略铁路,是出入新疆的第二通道,全长620余公里的线路周边均是茫茫戈壁、一年四季干旱少雨、风沙弥漫,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而天地之间、砾石沙丘深处若隐若现的羊群、骆驼、低矮土房和蒙古包,是这个神秘地带过去许多年的原生态生活场景!
“十年前的家乡,还是中国最传统的那种牧区生活,土房子、老毡房、勒勒车和牛粪里点燃的孤独炊烟,几乎沾满了所有学生时代的记忆......”每每在线路上工作,周边熟悉的景象都能引温都苏的无限回忆。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检车员,他身材魁梧、爱说爱笑,“一言不合”便高歌一曲,一走一动都带着草原汉子特有的力量感!但工作伊始,自幼跟随父母过惯“逐水草”而居的艰辛游牧生活的他,长大以后无论工作、学习、生活,都带着特有的“民族标签”。虽然人高马大、工作卖力,但由于不善交际、性格孤僻,逐渐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和现在判若两人。2015年伴随着额哈线开通,他怀揣着紧张、期待、迷茫的心情,开始了一段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全新职业生涯。
2017年在公司组织的文艺汇演中,从小听着妈妈的歌声长大,练就一幅好嗓子的他一鸣惊人!旋律优美、意蕴深长的蒙古族歌曲,引起了所有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都说每每他的歌声响起,总有一种让人梦回归草原的感觉。再后来他以绝对优势成为“胡杨林乐队”的骨干成员,不仅和“乌兰牧骑”同台竞技,还登上了央视《雄英汇》的大舞台,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员工”。不仅如此,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赞赏,更加激发了他扎根边疆、岗位建功的无限动力,工作经历丰富、熟悉多个专业、深谙民族风情的他逐渐成了大家眼中的“多面手”和社会活动“顾问”。温都苏说:“他参加运管工作的五年时间,家乡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飙升”。父母也一改让他回家养牧的传统思想,并因他参加国家铁路建设事业而自豪!自己也深刻的领悟到,脱贫的意义不限于经济,还有思想和文化!”
“好毕吉亚”这是蒙语缘分的意思。这些年,得益于一连串的缘分,温都苏不仅了获得稳定的收入,告别了原始的牧人生活,更购买了新房,收获了爱情,荣升了父亲......也许这就是一名普通运管员工最真实的“幸福指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打造的宝贵财富!这个段善于广泛与社会团体接轨,深入发掘少数民族员工能歌善舞的“天然特长”,在广大员工的共同认可中,增进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磨砺团队精神和“兄弟感情”。
争做岗位建功的“鲜红旗帜”!
近几年,额济纳旗的社会生活现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色旅游、特色农牧产品、工艺品加工等行业悄然兴起,当地“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也不断更新!
随着,国家对农牧区实行“十个全覆盖”,当地企业也实现了良性发展,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奋力奔跑,大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头一天一个样......哈斯巴格娜,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一米八几的身高,是蒙古族员工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同样是80后的他,已经有长达10年的工作经历,从事过多个工作岗位,现在是房建工区安技员,更是全段后勤保障服务的排头兵。但想起之前的经历,他不好意思的说:“刚参加工作那会,由于不修边幅,工作服整天油脂麻花,一个月不到3000块钱的收入让相亲都捉襟见肘,身上的气味更容易把姑娘吓跑!”
2015年他伴随着戈壁滩上的火车轰鸣加入了运管战线!刚来的时候,要转岗、要换工作、要从头开始,他和身边的员工或多或少都有情绪。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便毅然决然接受了组织安排。额哈线的安全生产任务颇为艰难,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吃喝用度定量供应,自然环境极端恶略,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能向刀子一样划开脸上的皮肤,冬天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天气中修理管道时,洋镐一下只能在坚硬的泥土上“抠出”一个白点,线路施工都要随身带着卫星电话,一旦汽车抛抛锚坚决不敢过夜,因为除了严寒、还要防备野狼的侵袭......但越是这样越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斗志,5年来他晚上做计划、白天跑现场,苦活累活抢着干,把驻地的房建工作照顾的妥妥帖帖,从一个门外汉逐渐了成了专业技术能手。这个平淡无奇的蒙古汉子,不仅实现了收入“翻番”成了家庭生活的“顶梁柱”,还收获了甜美爱情......如今的他是企业里交口称赞的优秀员工,是家里引以为豪的顶梁柱,是让人羡慕的“人生大赢家!”
哈斯告诉我们:“这几年在运管公司这个大家庭里,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党员突击队’、‘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这些鲜活有力的火热集体中,他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他眼中企业永远都是实现人生蜕变的广阔舞台!”
“环境能够改变人,人也能改变环境!”思想上的细微转变、岗位上的艰苦磨炼、员工群众的普遍认可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让这些战斗在一线的中铁电化运管员工,让这些普普通通的农牧民子弟,收获了家庭幸福,实现了自我价值,提升了人生高度,纷纷成了企业员工心目中的鲜活旗帜!(张燕青 马微 葛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