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创亮点,精绣街容“示范图”
发布时间:2021-02-18 09:09: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谢吉丽、陶鼎灏 | 责任编辑:李媛创建省级街容示范街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发挥城市管理的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优化人居创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拱墅区桥西历史街区、西湖区丰潭路、钱塘新区2号大街成功创建了2020年度省级“街容示范街”。这三条示范街不仅具有美丽的生态景观,也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创建过程处处体现了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服务精神”,为新一代市容市貌管理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拱墅区桥西历史街区以“人文关怀”践行市容服务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拱宸桥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由桥西直街、桥弄街桥(小河路以东段)组成,占地面积7.29公顷,长约1000米,它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是自晚清以来,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2020年以来,拱墅区城管局联合住建、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牵头拱宸桥街道、桥西社区,用“人文关怀”举措让这一“活着的文化遗产”散发新的魅力。
以人为本,坚持“四化”管理助推文化事业。将城市综合体D32项目纳入街区规划范围内,扩展商业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并在露天中央广场设置40个摊位,通过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美化、亮化城市夜景等措施积极推动桥西历史街区夜经济和地摊经济的发展。通过确保景观雕塑、国际化驿站和大运河桥西历史文化馆等建筑外立面的洁化、沿线景观带的绿化提升,吸引文化工作室入驻和游客的到来。
不忘初心,坚持圆桌会议推进街容共治共管。实施“商户自治、政府保障”的长效管理模式,通过举办“世界咖啡议事会”开展协商共治,引导街区商户积极参与街区建设发展,协同住户签订责任书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职责;组织环卫、市政、绿化、河道等部门加派力量落实日常环境维护,搭建“街容众包”商户和管理员微信沟通平台实现问题即查即改。
西湖区丰潭路以“工匠精神”演绎市容服务
丰潭路(西湖段)南起天目山路,北至余杭塘河,全长2434米,是西湖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交通枢纽。周边水系众多,临水绿地公园贯通,休息庭廊散布,是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西湖区城管局遵循“工匠精神”,采取流程标准化、制度长效化的服务模式,刚柔并济地将丰潭路这条生态景观长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前置促品质,严把绿化审批关。在绿化服务前置方面,园林绿化设计方案评审、备案、工程项目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西湖区城市管理局主动对接、积极督促、指导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及条例规范进行编制与施工,邀请资深专家对绿化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优化,组织对绿化建设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树木修剪、砍伐及绿地占用审批方面,重点抓好批前现场踏勘、过程审查指导、批后复核监管,从源头上规范、督促、指导绿化工程项目的高品质建设。同时,提升改造人行道,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丰潭路试点“海绵人行道”工程,将原有面积约22590平米的人行道全部翻建为硅砂滤水材质人行道板砖,并实行人行道定期保养。
钱塘新区2号大街以“生态整合服务”促街容发展
2号大街建成于2003年,距今已“服役”近18年,是钱塘新区的一条重要中轴线,串联着下沙区块的高校和一些知名小区,全长1.5公里,人文烟火气息交织,成为了钱塘新区最具生活美的大街。为了让这条通往大学的康庄大道更具有“生态文明”的美,展现诗的艺术境界,钱塘新区城管局以“生态整合服务”方式对其进行景观提升。
完善文泽广场设施。通过铺装以黑白琴键为主基调,并根据原有地形,将整个广场打造成3个不同层次的立体广场,远近高低各不相同;通过改造灯光喷泉,并以背景浮雕、艺术圆珠球为点缀,让整个广场充满活力与现代感;新增座椅、廊架,打造多点可坐人的景观树池,美化、绿化环境的同时,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理念,保留了文泽东广场的3棵大朴树。
打造滨水空间。将原来郁闭的植物空间重新梳理,新增园路、亲水平台等,打造滨水空间,通过新建生态浮岛、种植水生植物等工程措施,根据河道低水位、常水位、高水位三种情况,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绿化景观:第一层是鹅卵石河滩,第二层是常水位芦苇等水生植物,第三层是陆生植物,打造植物与水体交融的新型城市河道景观。
提升景观照明。通过“一把闸刀”整体控制,把滨水空间2号渠的流动照明及文泽广场的多角度、多空间的层次照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下一步,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将巩固创建成果,结合“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的要求,以示范带发展,美化整体街容街貌,擦亮杭城“金名片”。通讯员:(谢吉丽、陶鼎灏、王儒栋、倪波、王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