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内强组织,外拓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1-05-24 10:13: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许俊桥、纪瑞英 | 责任编辑:李星枣强县马屯镇下辖61个行政村,人口41073人,耕地面积7190公顷。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党建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盘点各村现有资源,立足各村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效增强了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通过努力,马屯镇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目前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已达到100%,下一步,马屯镇将结合村情逐个突破,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力争今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历史新高!
一、加强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强化班子建设,结合村级两委换届工作,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选举一批有能力,干实事的好干部,形成了一套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通过镇党委引导帮助,史屯村干部通过自筹和申请助农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100万元,全部用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粱种植大方1000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另外每亩地村民可获得1200元的补贴收入。二是激发干事热情,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重点,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养,帮助村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培养80余名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的干部。同时,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提升党建示范区水平,以党建教育基地为核心,以武馆线沿线村庄为延伸,围绕付前庄村花卉种植、东太湖村“太湖之光”西瓜、沈村土地流转和肉鸽养殖、回村特色酱菜生产、南北陈社区党建主题公园、北流常传统特色饮食文化、东紫结村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马屯“一核一翼”党建示范区,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
二、主动对接新发地,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发展蔬菜种植大棚。马屯镇积极对接北京新发地,引进新发地蔬菜种植基地项目,项目选址在东紫结村,种植优质茄子。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12个,种植面积60亩,预计今年扩大种植280亩,五年内达到万亩,经过未来五年的发展有望建成“中国知名蔬菜基地”。二是对接农产品市场。马屯镇党委、政府主动邀请北京新发地山楂种植大王对桑庄种植的300亩山楂进行技术指导,打造优质山楂种植示范区,并就果品回收达成协议。另外,南陈庄200亩西兰花,史屯一带种植的80亩哈密瓜和益宇专业种植合作社优质鹅蛋均与新发地达成合作协议,西兰花、哈密瓜全部销往新发地市场,鹅蛋年供货量达1000万枚。三是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占地面积10余亩,采取“新发地提供种植技术,达到进京标准;政府提供果蔬品种数量信息,协调统一配送”的运转模式。加强市场对接,引入新发地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输出马屯镇域内的优质农产品至北京新发地市场,实现农业种植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三、严格三资管理,确保持续增收。一是严格资金审批和监管,全镇所有村的财务由镇财务所统一管理,并指派懂财务知识的乡镇干部指导各村规范财务运行,在保证操作规范化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二是规范村级“三资”经营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有章可循,坚持用制度规范村社财务的管理,保证村社集体资金开支有序,使用得当,确保“村财民理村用乡监管”。三是认真落实“五议三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开集体经济收支和资产积累、处置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和因村级账目不清引发的各类问题,为各村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努力,马屯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先进党委荣誉称号。(图文:马屯镇政府 许俊桥、纪瑞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