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乡村振兴“快车道” 三原县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1-05-28 10:56: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唐晓晗 | 责任编辑:李星

孟夏五月,在三原广袤的田野上,麦浪翻滚,大地铺金,空气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有这样一群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正在为三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勾画蓝图、设计路径。

搭建架构抓统筹

5月24日上午,随着一阵阵响亮的掌声,三原县乡村振兴局、三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此次挂牌标志着三原县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迈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同时,按照“1+8+4”的组织架构,该县迅速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衔接领导小组,并下设产业振兴、劳动就业、组织和人才振兴、乡村社会治理、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乡村规划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8个有效衔接工作组,明确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工作对接联络4项机制,确保以强有力的架构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

优化政策强支持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决守好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底线原则,切实通过促进就业、发展产业、消费扶贫等多方面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保障脱贫稳定性。按照中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分别确立了由农业和扶贫部门总牵头,起草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决定在全县启动实施乡村振兴“320615”示范工程,即创建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20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点、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绿色高效“吨粮田”示范点、15个高产高效“万元果”、15个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15个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点、15个百万元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

聚焦核心守底线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核心指标,坚决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义务教育方面,继续发挥“七长”责任制,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校、学校包村的方式,对所有行政村适龄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对因身体原因确实难以正常入学的开展送教上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目前,全县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15人。今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347人,发放资助金312.96万元。基本医疗方面,全县脱贫户参保率达到100%,脱贫人口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率达到100%,慢性病患者4190人,30种大病患者累计管理286人,地方病患者40人得到科学救治。深入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撑起健康“保护伞”。安全住房方面,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排查、重点整治、压茬推进”的原则,组织各镇、办及住建部门开展了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排查农村房屋82552户,实现了包含建档立卡户的全部农村人口住房安全排查全覆盖。安全饮水方面,委托资质单位完成了西阳东寨等12个村组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初步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加快农村水质检测资质认证。投资800余万元正在推进实施西阳东寨、鲁桥惜字、独李刘官等村的村级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兜底保障方面,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尽退机制。截至目前,共为3156户8182人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发放保障金万1330万元;为3568人落实分类施保政策,发放214万元;为296户841人次临时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70余万元,家庭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全部得到及时救助。

狠抓项目促提升

始终坚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乡村布局。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项目,认真编制了《三原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20-2035年)》,对村庄的产业发展、空间管制、设施布局、乡村风貌、防灾减灾等进行了详细规划。继续改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强化资金项目管理,筛选审定2021年度入库项目187个,目前已下达各类资金2720万元(其中,中央提前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20万元,县财政资金1000万元),已安排资金2720万元,涉及项目68个(其中,产业补助项目13个、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4个、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2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项目20个,其他扶贫项目9个),现已全部开工。目前,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720万元,已支出1548万元,支出进度达到90%。同时,用好县财政配套的1000万元,正在加快实施10个村的安全饮水提升改造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县域内农村群众饮水保障水平。(图片及供稿:三原县乡村振兴局  唐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