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平泉街道找准发力点共赢点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1-06-07 15:06: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滎鸿、赖俊全 | 责任编辑:李星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是一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是一次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治理民生的改革实践。
围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简阳市平泉街道找准发力点、共赢点,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合并村融合发展、催生“化学反应”,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走进荷桥村,高标准农田里成排的黄金柚长势喜人,一派产业兴旺的蓬勃景象;火连桥水库旁,8座家风主题酒店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廊桥主体已经建成;沿着旅游环线来到悠然岛,花香四溢、绿树成荫,俨然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这是初夏时节的荷桥景色。
荷桥村与白合村、石盘村相邻,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三个村在发展上各有特色。百合村农业发展基础强、荷桥村家风文化底蕴厚、石盘村自然生态资源优,如今三个村合并为荷桥村后,一条旅游环线串联起了黄金柚、家风荷乡、悠然岛等产业资源,实现了发展资源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激发了荷桥村的发展潜力和引流能力。
改革的目的是让农民富裕富足,在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平泉街道坚持用好用活“四合一”模式,扩大扩展荷桥村现代农业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依托农业经营平台,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走好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成片的荷塘展露新叶,卷卷舒舒,初显夏日气氛;荷塘四周,一条新建的长约2公里的绿道即将全部完成铺装,为“十里荷花”长廊景区增添了别样美感和游玩体验;对面山坡上,青石板铺就的步道延伸至山顶,站在观光亭放眼望去,荷塘景色尽收眼底……
笔者走进太阳村,与之前相比,这里已经大变样,一个个精品林盘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正在不断完善,一幅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展开。
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过程中,太阳村与永安村、五星村合并为太阳村,进一步整合了产业资源,释放了发展活力。借着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和新优势,太阳村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原永安村、五星村协同发展。今年,将继续发展莲藕产业300亩,引进业主发展观光农业,种植葡萄、花圃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乡村酒店项目,稳步推进大型羊场养殖示范基地,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
加快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需,更是未来所向,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和经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平泉街道坚持以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为笔。积极探索“农业+”多种模式,构建多元生态场景、人文场景、消费场景、商业场景,把农业的优势与商贸、文化、旅游等特质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由短链发展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由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变,全力打造“简阳都市休闲后花园,成都乡村旅游新名片”。同时,以生态美丽宜居为遵循,积极整合土地资源,推动生产空间由“粗放低能”向“集约高效”转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生态空间由“脆弱凋敝”向“山清水秀”转变;以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推动生活空间由“破旧落后”向“宜居宜业”转变。
两项改革,带来了这些变化和发展优势
平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邹斯若介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平泉街道行政村由30个缩减为16个,进一步优化了资源要素配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其中,比较明显的变化和优势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活力有效激发。通过有机整合地缘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村(社区),进一步提高人口、面积、自然资源、集体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各类要素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1+1>2”的效果,基本形成“特色镇+中心村”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有效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全覆盖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完善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
三是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后,村(社区)权责边界和服务属性有效厘清,切实将村(社区)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上来,进一步深化以民主制度为核心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疏通乡村振兴末端血管。
下一步将如何用好两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邹斯若称: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根基。抓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新任班子力量,强化村社干部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培训,引导克服传统农业思想,树立都市现代农业理念,提升村级组织乡村振兴能力。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多渠道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都市农业运营、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鼓励招引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夯实乡村振兴内在力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组织支撑。
二是突出提档升级,打造以产兴业新模式。以省级示范农业园区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简州大耳羊养殖示范园区尽快建成、投产、成势,形成羊产业一体化的养殖产业链;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集团化运营,依托“四合一”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改革成果,以乡村旅游、都市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建设等为载体,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注重消费场景营造,提升村集体经济产业市场竞争力,形成政府搭台、村集体唱戏、村民致富新格局,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经济基础。
三是突出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提质扩面。在提质上,坚持都市旅游农业理念,定位“简阳城市后花园、瞄准成都农旅市场”,科学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以“家风荷乡”为核心,加快完善景区功能配套,全面推进4A级景区创建,实现农业产业助农增收、乡村旅游助农致富。在扩面上,以荷桥村、协议村、太阳村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为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总体思路,实现产业互补、景区串联,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图文:周滎鸿、赖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