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疫情防控“口袋” 芦淞卡口有着这么一群人……
发布时间:2021-08-10 14:1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罗金鹏、易潺 | 责任编辑:李星“未发生一例外溢输出、未发生一例新的输入、未发生一例城区向县域扩散”,株洲取得这样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果背后,有着一群为扎紧疫情防控“口袋”而忘我奋战的芦淞人。
芦淞区设有株洲火车站(城轨株洲站),高速公路白关收费站、芷钱桥收费站等6个卡口。驻守在这些离株通道卡口的近300人都来自不同的单位……虽然他们分属不同部门,但他们都有同一个目标,一定要捍卫这座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在偏远的芷钱桥收费站卡口,一位左脸贴着医用无菌敷贴的人正在认真查看过关车辆车内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社区证明和两码一温。他是芦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付访华。
付访华在芷钱桥收费站卡口查看过往车辆相关信息
8月3日,付访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麻药还未完全消除,医生为他简单包扎伤口后,他又重新出现在防疫的一线,来往于建设街道的各个社区和核酸检测点。
8月5日,市疫情防控小组发布“三号通告”,芦淞区人大机关被安排值守芷钱桥卡口。这一卡口地处浏阳、醴陵、芦淞三县区交汇处,人烟稀少,疫情发生以来,仅有的几户人家都关门闭户,导致值守人员上卫生间都要去一公里之外的村部。因为担心人大机关这支“远征军”对放行标准难以把握,付访华每天都要驱车30多公里赶到芷钱桥卡口,与人大值守干部共同进退,督促大家严格执行防疫政策,严守疫情不外溢,全力保障全市防疫成果。在确认卡口有序规范开展工作后,他才会赶回家处理伤口。
在株洲火车站卡口,来自芦淞区城管局的周桦要在每天上午九点前确定在岗人员、安排好当天的临时任务、各防疫点的人员安排及数据汇总等。
周桦在火车站卡口值守
疏导群众的不理解与焦躁情绪是周桦每天工作最上心的事。“健康码黄的怎么出行?怎么样才能转绿?”“核酸检测是不是可以马上出结果?”“我什么时候可以走?”车站人员流动大,这些问题,周桦也记不清一天要耐心重复回答多少遍。
虽然周桦的同事们曾开玩笑说想让健康码变黄回家休息,然而当事情真正发生时,每个人又都会心急如焚不愿离岗,“大家都担心自己的缺席会影响整体工作,不想加重其他同事的负担。”
在白关收费站卡口,来自芦淞区白关镇中心卫生院的易江南除了要对健康码黄码、不符合离株条件的人员进行劝返,还负责着整个场地的定期消毒工作。在卡口发现健康码红码人员时,她将立即换上防护服发挥“主力”作用,对其采取集中隔离措施。
易江南对白关收费站卡口消毒
6个小时不停歇的驻守工作后,易江南将转战辖区小区等其他需要她的“战场”,24小时随时待命奋战。说到工作的辛苦,她最佩服的还是那些主动放弃休息与他们一起奋战的志愿者们。她说,工作再苦,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一线人员战疫在前,后方也有一群人在竭尽全力保障战友的“粮草”和“铠甲”。订餐、补物资、协调各类问题……这是来自芦淞区交通运输局的李玉元每天都在白关收费站卡口做的事。
李玉元在白关收费站值守
有着16年党龄的李玉元,在去年大年三十就曾主动报名坚守抗疫一线。如今党有号召,他再次主动“参战”。在他的努力与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原来只有遮阳大棚的白关收费站卡口,现在有了风扇,还有安装了空调的活动板房。
每当看到一线人员遇到问题一起往上冲,李玉元就觉得每天长达近12小时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不辛苦,“这是非常神圣并令人自豪的事情。退伍军人就是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精神。”
这些故事,每天在芦淞各个卡口都有很多很多。
面对疫情,这片战场上,不舍昼夜奋不顾身的政者、医者、兵者,用血肉之驱在疫情和人民群众之间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这场战“疫”中,没有人是孤军奋战,大家勇毅同心,迸发出的力量将势不可挡、战无不胜。(图文:罗金鹏、易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