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  打造服务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1-08-24 16:59: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赵伟 | 责任编辑:李媛

肥城经济开发区驻地边院镇,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建设的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随着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事务全部剥离至边院镇,开发区与驻地乡镇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利益共享、发展与共,经开区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又促进经开区发展。如何让驻地乡镇更好的服务于开发区,实现“1+1>2”,关键在于找准角色定位,当好“四种角色”。

接过“接力棒”,当好保障员。经开区产业集聚、带动力强,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而边院镇虽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要素,却缺乏市场活力。要破解经开区和乡镇的短板,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边院镇要胸怀大局,站位高远,树立服务意识,甘当“绿叶”,默默当好经开区发展的保障员,全面承接经开区剥离的社会事务职能,接住接好“接力棒”,工作衔接到位,跑好社会事务治理的“接力赛”,让经开区从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主业,轻装上阵。聚焦经开区经济管理职能,建立边院镇服务清单和权责清单,明晰服务事项,厘清职责界限,着力避免边界不清、职能不明问题,真正让开发区与驻地乡镇“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面对面”协商洽谈,强力推动工作落实。深化“开发区吹哨、驻地乡镇报到”工作机制,对经开区吹哨事项,快速反应、限时解决,快速精准打通服务开发区“最后一公里”。

擦亮“金名片”,当好服务员。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名片”,是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与边院镇携手共建,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良好法治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绿水青山”,边院镇要优化法治环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效能,整合信访、公安、交通、司法等部门资源,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全力排查和化解经开区内的交通拥堵、劳务纠纷、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等阻碍企业发展的社会治理问题,坚决打击对企业“挖坑、使绊子,啃一口、挖一块”的歪风邪气,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环境,采取多种宣传推介方式,在边院镇大力营造“服务经开区就是服务大局、服务边院镇”的理念,引导党员干部了解和支持经开区建设,共同为经开区发展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经开区直通快办”窗口、“店小二”式全程代办、贴心服务,打造精简高效温馨的政务环境。

融入“大盘子”,当好协调员。经开区的主责主业是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在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多种错综复杂的难题。要构建区镇协同发展一体化大格局,边院镇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全方位配合经开区做好协调保障服务,重点抓好开发建设中的村庄搬迁、土地征收、地面清障、房屋拆迁、矛盾化解等。要超前谋划,将经开区的产业规划纳入边院镇整体规划,对经开区产业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房屋等提前征收、整合,由边院镇统管,降低经开区建设成本,为项目落地储备充足的建设用地,实现由“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社区、村、企业积极参与经开区产业配套,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以工作的提前量赢得经开区产业升级的主动权。同时,边院镇要高质量、高标准规划经开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经开区承载力。要聚焦人文环境,加强周边商超、餐饮、住宿、娱乐、公园等服务设施“一条龙”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经开区企业员工提供休闲好去处,为招商引资添彩,提升经开区竞争力。

画好“利益圈”,当好助力员。经开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资金和人才的瓶颈。作为年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紧缺掣肘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经开区财政资金“杯水车薪”。经开区的发展与边院镇休戚相关,要着力构建利益共同体,边院镇勇当“助力员”,积极参与经开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产业投资,以资金入股或控股分红的方式,为经开区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实现经开区与边院镇的双赢。积极加大与驻地金融机构的对接,积对外宣传推介经开区,争取信贷支持,为经开区引来“源头活水”。过硬的干部队伍是一个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经开区干部思维活、懂经营,边院镇干部经验足、善协调,要建立干部交流机制,打破人员双向流动壁垒,真正做到干部“共同议事、方便办事、互通经验、共同发展”,努力打造一支“有激情、能干事、敢担当、守底线”的干部队伍。同时,开通人才服务直通车,畅通经开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统筹解决经开区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医疗保障、住宿、社保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助力经开区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肥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边院镇党委书记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