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变“金叶”托起致富梦

发布时间:2021-09-29 09:19: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聂光玲 | 责任编辑:李星

(王飞夫妻察看自家烤炉烤烟情况,看到烤出的金黄烟叶,夫妻俩喜笑颜开。图|聂光玲)

沿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树洼村六组的村路,行不多远,就来到了一户民房前,烟灰色的瓷砖,约500平的小洋楼,楼前一位穿着迷彩褂的男子正在卸烟,男子名叫王飞,今年35岁。

王飞所在的柳树洼村辖17个村民小组647户2573人,全村共有耕地3672亩,以烤烟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16年,全村共有在册贫困户169户612人,通过烤烟种植,169户在册贫困户陆续实现了脱贫。

年轻人都希望到外面走走,去看看世界。王飞也一样。2002年,王飞去了温州务工。“在外闯荡几年之后,发现只靠在外务工的收入,根本无法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王飞说,家里多年前建的70平的土坏房已经在风雨中飘摇,根本住不下三代人,何况老父亲早年患小儿麻痹腿脚不便,日常生活开销、就医就学等家庭的重担,就要落到他的身上。

2007年底,眼看着孩子要读幼儿园了,家里的各项开销越来越大了,王飞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时在温州,我们夫妻两人一年的打工收入也就两万来块,根本包不住家里的开销,并且离家在外,一点儿都照顾不上家里。”当时王飞的父母在老家种有18亩烤烟,老人年纪大,再加上有疾病在身,无论体力、学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些吃力,王飞想,自己年轻有体力,并且愿意学习,如果好好钻研,也许种植烤烟会成为家里最好的支柱产业。

“和家人商量好了以后,我又找到了烟草公司在我们村的烟叶技术员,他们的话,给了我很多信心,坚定了我把种植烤烟做成产业的想法。”2008年,王飞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他要把改变生活的希望融进土地与青苗里,让绿叶变“金叶”,托起致富梦想。这一年,王飞正式开始种植烤烟,虽然有父亲的经验,但他还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及时联系烟叶技术员,学习烤烟大田管理和采收烘烤等技术。种烟的第一年,王飞卖烟叶就收入了4.7万元,这让他很欣慰。

为稳定发展烤烟产业,2012年,在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协助柳树洼村成立了六一烤烟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从事烤烟育苗经营及农机服务工作,合作社拥有单体育苗大棚18座,年育苗26167盘,可供3489亩烟田移栽用苗,年实现育苗纯收入22.2万元。”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城关烟站站长张军锋介绍说。

(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城关烟站站长张军锋(右一)在王飞家指导鲜烟编杆  图|聂光玲)

返乡种植烤烟之后,王飞任过小组长,在职两年后辞掉了职务,专职种烟。王飞坦言,无论是当初放弃在温州的厨师工作,还是辞掉组长职务,他都不曾后悔。他的烟田,从最初接手时的18亩,到30、60、80亩,再到如今的100亩,这些数字的递增,改变了王飞家庭的整体状况。

“2013年建新房花了近50万元,2016年母亲患病,从商洛辗转到西安,共花费37万……如果不是种植烤烟,别说建房,给母亲治病,我都力不从心。”王飞说,事实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如今,家里有了小汽车,所有烤烟种植所需的农机具也都置办齐了。每年冬季,王飞都会操作自己的旋耕机,为周边烟农深翻烟田,解决烟田轮作倒茬、土传病害等难题。“一个冬季,给村民旋地能收入两三万块钱”。

2019年,王飞家卖烟收入43万多元,2020年收入46万多元。今年,卖烟收入预计能达到48万元以上,王飞依靠烤烟种植,让绿叶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叶子”,鼓起了他的钱袋子。

(王飞在搬运自己家刚采收回来的烟叶  图|聂光玲)

不仅在烟田实践,王飞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幸参加了一次全省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拿到了省农业厅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王飞很自豪,因为当时商洛只有七名参训人员,他是其中之一。2020年,王飞带头承接烟草公司倡导的上部烟叶4-6片带茎烧烤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提高了中部烟、上等烟比例,在解决烘烤难题、增加种烟收入的同时,为全县上部烟带茎烘烤技术落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王飞是我们村的党员标杆,给他授予了‘党员示范岗’荣誉牌。”柳树洼村支部书记王高平说,在王飞的影响和带动下,现有8个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加入了种烟的行列,每人种植烤烟50亩,带动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2020年,全村有78户烟农户种植烤烟2026亩,交售烟叶23.89万公斤,实现烟农纯收入620万元,户均收入7.95万元。烤烟种植已经成为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图文供稿:陕西省商洛市烟草专卖局  聂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