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故事‖英翔眼镜:老字号新形象
发布时间:2021-10-08 09:58: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季哲、洪歌、军歌 | 责任编辑:李星素有儒风水韵之美誉德州。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凝聚了黄河与运河的厚重沧桑,蕴育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的美丽传唱,折射着西汉大儒董仲舒、智圣东方朔、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清代大诗人田雯的悠远足迹……
数风流人物看今朝。在今天,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新时代,被誉为擦亮人们心灵之窗的山东老字号“英翔眼镜”,那镜后多彩的故事值得聆听。那演绎故事的主角,便是山东老字号英翔眼镜传承人、英翔眼镜公司总经理、中国英翔眼镜文博馆馆长张成河。
英翔眼镜的传承人张成河
故事一‖从事眼镜耳濡目染初心匠心一脉相传
1972年,张成河出生在德州。他的祖父辈都是做眼镜的。1934年,曾祖父在北京开办了一家修配眼镜为生的“英翔眼镜坊”。1955年公私合营后回老家德州。张成河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眼镜修配匠艺,14岁时跟随父亲学艺,在他身上流淌着浓烈的“工匠精神”。2003年,热衷于眼镜行业的张成河,胸怀传承老字号工匠精神的初心与使命,从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店铺开启创业征程。他用工匠般的虔诚与品牌共成长。如今已发展集眼镜产销、视光服务、视光眼科、眼镜文化博物馆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英翔视光眼科诊所外观
故事二‖弘扬文化传承经典建造齐鲁首家眼镜文博馆
2015年,张成河怀揣自筹资金建造公益性、服务性和知识性的眼镜文博馆的初心,历经十年精心打造的国内眼镜藏品最多、最全的“中国英翔眼镜文化博物馆”,在建党百年大庆之际开馆。当走进眼镜文博馆,为如此丰富的藏品而震惊。从最原始的验光仪器、到明清朝的镜盒、天然水晶镜…,琳琅满目藏品令人称奇。千余件旷世镜品,承载着难忘的岁月,展记了眼镜的前世今生。眼镜文博馆的诞生是传承弘扬眼镜历史文化的创举,对了解眼镜历史,增长爱眼护眼的知识有着重要意义。文博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深受欢迎,慕名前来观览者络绎不绝,成为德州市文旅项目一道亮丽风景。
眼镜藏品弥珍,凝聚着张成河的心血与汗水。他怀着对收集眼镜藏品的诚心、恒心,真可谓足迹留遍大江南北、千山万水。只要获悉藏品信息,他不惧征集的路途遥远与困难,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征集。2018年秋季的一天,因肠胃不适在医院疗养的他,获知收藏家赵孟江老先生在眼镜收藏方面造诣颇深,求知心切的他不顾病痛,与德州市工商联古玩商会的副秘书长施磊一行奔赴大西北的兰州登门拜访了赵老先生。赵老先生深被张馆长诚心所感动,传授给张馆长难得可贵的经验与藏品。
“我一定要把这个文博馆做好。人家有的我要有,人家没有的,只要有存世,我攻坚克难去争取到。”这是张成河的内心自白,诠释了他办好文博馆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彰显一份诚意、一颗诚心。
英翔眼镜文博馆珍藏的部分古今中外藏品
故事三‖科学严谨诚信为本老字号赢得好口碑
眼镜行业只有以诚信才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我国是近视大国,至少60%的中小学生患有近视,而配戴质量不合格的眼镜又是加深近视的重要因素。为此,英翔眼镜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严谨的检测程序。坚持科学配镜原则,抓好验光、配镜、调试等每个细节。每次给顾客检查都要反复确认,反复调试。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立足于顾客需求,引导顾客科学消费,为其配备最合适、最舒适的眼镜,绝不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才赢得了顾客的口口相传。
部分高科的验光仪器
严格的眼镜工艺手册
张成河亲自为德州籍抗战老红军李安甫老人配送眼镜
英翔橙爱眼基金捐赠仪式
故事四‖心系公益笃定前行擦亮英翔老字号金招牌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落到实处。张成河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要用诚信守住老字号品牌、用诚信用拭亮人们心灵视窗。我努力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英翔公司引领者,尽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如实带头做的。英翔公司创建18年来,在张成河智德精准引领下,紧紧围绕“文明实践,诚信社会”为主题,累计开展了“笃定诚信,奉献爱心”系列活动1280余场次,捐款捐物1870余万元,受益群众76余万人次,投入维修费50余万元,免费为群众维修眼镜10万余副。如在2020年“抗疫”中,为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维修手术眼镜、为值勤的公安民警现场维修眼镜、为上网课的中小学生课堂上维修眼镜,为第二届德州“诚信之星”获得者,每人赠送价值2000元眼镜产品。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就有他的身影,在“抗疫”、郑州抗洪等捐赠现场都有他带头的身影,在爱心志愿服务队、诚信宣讲、坚持常年为老党员、老干部及70岁以上老人免费验配眼镜行动中都有他奔忙的影姿。(图文提供:季哲、洪歌、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