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板的烤烟“工厂”

发布时间:2021-10-12 15:45: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田景丹 | 责任编辑:李星

“快点,杨老板喊你来进厂了!”

“杨老板,我是村里退休的村干部,年纪有点大,但是我会开机器,你看行不行?”

“杨老板,我也是退休的村干部,之后有什么关于村里的事情,我都能帮点忙。”

“杨老板,我们周边村小组很多,我提议各村委会可以轮流去做工。”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关告烟区综合体刚刚成立,烟区技术负责人张礼勇就紧急召集周边涉及农户,带着烟农杨江呈热烈地讨论着请工问题。

2020年底,为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安排,麻栗坡县积极推动烟区产业综合体交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杨江呈兴趣高涨,带着儿子杨南杉到铁厂乡关告村委会,主动了解当地水土情况,积极咨询当地产业发展,对接烟草部门政策,雇佣有栽烟经验的张礼勇作为技术负责人,在铁厂乡关告村委会租下一片近七百亩的田地,带头建设起麻栗坡县第一个烟区综合体。

土地流转面积大,涉及租地农户多,各个环节请工大,设备设施用料多,当地村名都热情地叫他“杨老板”。

第一年建设烟区综合体,没有模板,没有经验,只能慢慢摸索。杨江呈一边积极和烟草部门沟通,了解烤烟最新政策,一边让儿子杨南杉驻点跟班学习烤烟技术,加强烟区综合体综合管理。

“刚从城市转来村里,感觉基层生活怎么样?”麻栗镇烟站站长雷碧俊看到一脸憔悴的杨南杉,打趣地问道。

“从城市销售店长转型到基层农民,真是觉得基层工作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个烟区综合体,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理解,觉得我们是骗人的,说空话,工作难以推进,还是烟草公司的前辈带着我,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才能这么快完成租地的事情。”杨南杉在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后,深深地感叹道。

其实,在近两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崛起,加上疫情影响,土地资源逐渐成为“香饽饽”,烤烟租地问题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早就开始探索,形成了土地流转有贷款,烤烟之后配套产业发展的模式,推动烟区土地流转,解决烟农栽烟有地,租地有款的问题。

“杨老板,土地流转下来才是第一步,怎么管好这个‘工厂’还要多下功夫!”雷碧俊看着运转起来的“工厂”,提醒杨江呈,烟区综合体才刚开始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管理必不可少。

铁厂烟区综合体建设的规模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以家庭农场经营的模式,扩大种植面积,缓解地方劳力过剩,来激发多种主体的生机活力,以工厂化作业,流水线生产,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村发展,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家门口就能进厂,既能照顾到我孙子,又能有一定的收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小伙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在烤房门口编烟的代大妈如是感叹道。

“代大妈,你就安心做工,要是有困难,这边了解情况,可以提前结算工资。我们一开始的初心就是可以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大家增收的。”农村里,大多是像代大妈这样的空巢老人带着留守儿童,杨南杉了解了代大妈一个人在家带孙子不容易,特别给她安排编烟的活计,既能带孩子,也不影响做工。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以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发展“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地租+回购”、“地租+务工收入”等模式,带动项目区农户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地方增收。

随着农业现代化深入农村,农业产业逐渐丰富,烟农逐步流失,产业争地严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成为必经之路,在这条探索烤烟持续发展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田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