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阳市:勇做科技“排头兵” 当好烟农“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1-10-29 09:57: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云明 | 责任编辑:李媛

“小林,快来帮我看看这房烟,在烤房里都烤了快2天,没有一点发软变黄的迹象!还有,你说的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不能再来给我说说。”虽然已近午夜,但是他接到烟农的电话后就急忙换好衣服迅速从烟站出发前往烤房群,这样的情况在烘烤时期是家常便饭。

烟农口中的“小林”就是衡阳耒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马水烟叶生产收购站烟叶技术员林徐亮,从2016年进入烟草行业工作,他数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烟站,潜心钻研烟叶生产技术,坚持不懈为农户排忧解难。通过不断努力,不仅让当地的烟叶种植生产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也获得了广大烟农的肯定和信任。

初来乍到的“愣头青”

林徐亮虽然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但是从未接触过烟叶生产内容,初到烟站的他,面临的是知识归零、语言不通的双重挑战。面对如此挑战,他想到的是最笨最简单的方法,不会就多问、多学、多看书、多请教老技术员,听不懂就找会说普通话的烟农来充当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勤跑、勤问。

天晴他就往烟田里跑,学习实践生产技术;刮风下雨他就到烟农家里去,了解烟农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天黑了就在烟站宿舍里,广泛看烟叶种植书籍学习。刚到站点一年,他已走遍马水烟站哲桥点的三个乡镇,100余户烟农,4000余亩烟田,人从白白胖胖,成了黝黑健壮,私家车也成了田里的“拖拉机”。

科研队伍的“一根筋”

尽管林徐亮勤勤恳恳地东奔西走,烟农对他的态度也一直客客气气,但他总能感觉到烟农对他有距离感,对技术指导也时常报以怀疑的态度。他认为还是自己的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不够贴近生产实际,没有解决烟农的真正困难,于是他暗下决心,做一行就一定要钻一行,不仅要继续钻研烟叶技术,更要把技术推广到生产中,实实在在帮助到烟农。

林徐亮对烟叶技术和工作的执着,领导也看在眼里,于是给予了他非常多参与科研的机会,从“行业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到“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开发”,从“秸秆菜饼有机肥示范”到“烟叶增密增香试验”,烟叶的各类科研项目都有他的身影。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他认真地记录好每一次的试验数据,细心比对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翻看书籍,查找文献,以数据为依托,总结试验结论,有时试验结果仅出现一点偏差,他却要固执地从头开始,仔细寻找每一处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甚至把试验整个推倒,第二年再重头来过。闲暇时间,林徐亮虚心向行业专家、学校老师请教问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2018年,他获得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推广技术的“排头兵”

“参加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烟农。”说到科研,林徐亮总不忘自己的“初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就是他工作的重心。烟叶刚移栽时,为了推广“移栽盖膜”技术,他先带头给烟农在田里做技术示范,再耐心向烟农解释“移栽盖膜”保水保肥保温的重要性,虽然经济效益并非立竿见影,但是烟叶的早发快发会影响整个生长发育期。为了让烟农直观感受到差异,他借鉴科研方法,设计田间对照试验,记录从移栽直至最后收购经济效益的各项数据,让烟农真切体会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生物性诱剂”烟农不会正确安装使用,他就一户一户地到田里指导安装,到了更换“诱芯”的时间,他又逐个走访,让烟农及时更换,为了更有说服力,他随身带着数据本,时不时就到田里记录各类虫害出现的数量,再去对比没有使用“生物性诱剂”的烟田。

到了烟叶烘烤的季节,林徐亮总是不分昼夜地钻进一个又一个的烤房群,站在煤球摞成的“梯子”上,忍受着炉膛散发出的滚滚热浪,打着手电筒透过观察窗,仔细观察烤房中烟叶失水和变黄的速度,稍有不对便立刻打通烟农的电话,现场进行指导。烟农不敢采用“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他就亲自为烟农设置烘烤曲线,时刻到现场关注烘烤进度,就连吃饭也经常就地解决;烟农不会使用自控仪的新技术——“物联网”模块,他就拿着手机从扫二维码,到下载app一步一步教,甚至不小心把自己手机屏幕都摔碎了;出现“干旱少雨”或者“多雨寡日照”的特殊天气,他就根据每户烟农田里烟叶生长情况,单独制定采摘和烘烤方案。为了提高烘烤的质量,保障烟农的收益,他主动申请成为耒阳烟草“烘烤110”的队员,24小时提供接警式服务,今年已累计为烟农提供紧急技术服务230余次。

“小林几乎天天晚上都会到我们烤房群来看看,有一次晚上风机停了我都不知道,多亏他发现了,不然一整房烟都坏了。”烟农蒋青松说起林徐亮总是连连地称赞,在他眼里,这个有些憨厚的技术员十分亲切。2021年马水烟站哲桥点烘烤黄烟率93%,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亩产值超过4200元,同比增长24%。

“最让我开心的事情真不是自己获得什么成绩,而是能把自己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知识完整地传递给烟农朋友,然后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技术切实获得收益,改善自己的生活,开开心心地种烟。”也许在他的心里,最重要的始终是那群烟农朋友。(供稿:马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