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企三方多种合作模式 深化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
发布时间:2021-11-02 11:24: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乐山高新区管委会 | 责任编辑:李星近年来,乐山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地地合作、校(院)地合作、校(院)企合作,以构建多方合作平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以高层次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优秀人才,通过区域协同、校地合作、项目研发、校企共训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充分吸纳先进地区和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技术优势,深化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同”模式 学习借鉴促成长
紧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加强与先进地区、中心区域的协同互动、交流学习、探讨磋商,乐山高新区党政人才开拓了视野和工作思路,为谋划区域产业发展、新城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2021年,乐山高新区分别与绍兴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科学城协同合作,在产业转移、飞地园区、异地孵化、产业协同、科技创新、金融交流、人才合作等方面不断找到契合点和落脚点。
“项目研发”模式 他山之石可攻玉
当合作项目立项后,院、校、企组成由5人至10人不等的高精尖人才技术团队,分别承担不同角色、职责,企业提供基础技术资料,院、校高精尖人才通过专业知识讲授、现场指导、技术方案讨论的形式提高双方人才质量,推动合作出成果、出效益。例如,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就电缆缺陷定位等多项技术同四川大学开展项目技术合作,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营收效益不断增长,2021年成功申报博士后创新基地;乐山晟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等5所知名高校和研究院开展不同科研合作,团队自主研发并生产出国际首创的具有高安全、大电流密度等优异特性的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市政污泥膜法堆肥、燃料棒技术和黑臭水体修复菌剂,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因重视高端人才和项目研发,企业蒸蒸日上,董事长获评2020年省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称号;乐山勤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就“沼液资源化利用水肥一体化项目”合作。园区许多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研究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创新人才及团队的整合、资源信息的共享,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长。
“调研指导”模式 醍醐灌顶点思路
乐山中科育成中心是乐山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的纽带,乐山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是乐山高新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德国Ostfalia大学的纽带,通过以上两平台中心,可以匹配联络到中科院、西南交大、德国专家教授,“人才飞地”助力企业与高层次人才达成对接,为企业汇聚智力支持。今年3月,乐山中科育成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熊刚博士团队到乐山高新区尚纬股份、金互通、宝德云计算中心调研考察,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出宝贵建议,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纷纷表示受到专家现场点拨如沐春风,推动双方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
“孵化培育”模式 选苗育苗创新业
乐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是集中吸纳高校人才双创培育工作的平台载体,引导高校人才围绕乐山高新区产业发展及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双创实践,进行项目“预孵化”。中心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均合作,今年结合西南交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P)”,在调研收集企业实际研发创新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了5名教授及20名在校本科生组成项目团队入驻“创新创业苗圃”开展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创新实践活动,与企业开展实地项目对接30家次;结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苗子工程”,组织高校技术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等特聘创业导师开展诊断辅导服务22家次,举办创新创业专题培训活动4场,累计吸引区内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近200人参加。
“校企共训”模式 学校企业双获益
将企业内训机构引入学校,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使学校课程能紧跟企业和市场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解决了现有员工在职培训难题,又为企业和行业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2016年起海棠医药集团与乐山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合作,集团在乐职院组建了专业化人才、技术类职业培训学校——乐山市海棠医药健康职业培训学校,每年派集团优秀人才到乐职院给在校学生上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制定专业技术员和师傅指导,参与管理实习生上岗及日常培训,每年有40人至60人到集团实习,留存10人至20人。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合作,每年有10人至30人到公司实习。通过共训,即培养学生促进就业,企业也留下了优秀人才。
“产业学院”模式 优势互补增效能
面对时代发展变革,各种新职业新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新技能培训机构,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提供设备及教师,学校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技能也得到了保证,企业可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可培养大量紧缺人才。宝德和乐山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培训基地,招收社会人士和大学生,学生同时在宝德和乐山师院上课,培训合格颁发职业技能证书,是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今年底将招收第一批学生。
下步,乐山高新区将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模式、“实训承包”模式等多种合作方式,探索创新科学优化的校地企合作机制,构建长久、稳定、“双赢”的合作。(供稿:乐山高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