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漳河新区:助力就业搭平台 为民服务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1-11-09 10:43: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漳河新区社会事务局 | 责任编辑:赵茜

今年以来,漳河新区社会事务局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当好服务民众的“店小二”,创新举措、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全力以赴保用工、促就业,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348”招聘行动抓落实

一是线上招录全区覆盖。依托互联网融媒体和湖北公共就业招聘网等平台先后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专场招聘会”、重点企业直播送岗等一系列网上招聘活动,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服务有保障”,确保每个月在网上至少有两场招聘会。组织辖区156家次企业进场,提供岗位信息320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422人,为辖区企业商户招录零工就业215人,实现单位就业达136人。

家住双喜街道的小袁是一名毕业生,本想通过春季招聘会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他的计划,但他的求职并没有因此耽搁,通过碧桂园社区对网上招聘会的宣传,他在线上平台搜寻招聘信息,经过细致比对,发送了求职简历,并与用人单位电话联系,达成了初步意向。

二是线下送岗全民覆盖。通过“点亮万家灯火”送岗入户现场招聘会、扶贫活动日、就业大篷车、送政策送岗位下乡活动等招聘行动举办专场推介会66场,组织本辖区、东宝掇刀大型普工企业52家次进场,收集整理2600个长期缺工岗位,对58个村(社区)实现2轮巡回遍访送岗,组织10家企业在泉洼村、田垱村开办2场现场推介会。截止目前已帮助101名城乡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漳河镇田垱村的杨书宝,今年50岁,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最近受疫情影响,一直未能外出务工。“我这次比较中意一个保洁员的岗位,刚好在家门口,我正好符合要求,待遇条件也还好。我已经留下公司负责招聘工作人员的电话了,等安排好家里的事之后,就打算去打工。”杨书宝说。

今年31岁的曾女士,想着出来找份工作,充实下自己的生活。“今天这个现场招聘会办得非常好,吃了晚饭出来散步,没想到还顺手应聘了份工作,你们就业部门工作做得太好了,给你们点赞!”

乡村就业振兴围绕两个“就近”开展

一是技能培训就近开班。年初下发13个技能工种、5个养殖技能招生简章进行全区摸底招生,集中在人口需求片区开办就业技能培训班(中式面点)2期(苏集村、泉洼村),培训农村就业困难人员65人;开办4期柑橘、葡萄种植技能培训班(京河村、罗河村、肖岗村、陈井村),培训村民288人,为可可农业、京河葡萄输送种植技术零工56人。

“我是奔着成为‘面点师’来的,前段时间听说村里要开培训班,在家门口就能学一门技术,很心动。”参训学员老李说,“培训过程中,老师教得很细致,实操性很强,收获很多。”

二是公岗开发就近安置。今年8月疫情突发农村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再次受阻,为防治脱贫人员返贫,9月紧急联合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开发6类公益性岗位安置379名脱贫人员,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到目前已全部上岗1月有余,发放岗位补贴14.7万元。

漳河新区漳河镇田垱村村民付天金说:“身体不好,不能外出务工,在村里搞,怎么都可以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我觉得可以,政策蛮好。”

村企合作校企合作建用工引才平台

一是以“村企合作”带动就业。新区社会事务局联合可可农业,根据企业产业基地周边农村劳动力情况和项目需求等,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聘请专家开展专场技能培训,至今已培训、带动肖岗村村民就业约3000人次,使当地农户每户年收入增加近2万元。

既要挣钱养家,也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肖岗村的老陈肩头的压力不小。“当时我们听说可可农业在村里建了个果园基地都很高兴,家门口就有工作机会,我就不用外出务工了。”

二是以“校企合作”吸纳就业。新区社会事务局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能效,引导符合我区通航、农林、医康养等产业发展专业应届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工作。

今年7月,我局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健康产业链行动,为湖北明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荆楚理工学院的深度合作落地,提供“保姆式”的精细服务。推动校企合作,在增强企业科技力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1000多人次。

打造零工驿站规范灵活用工市场

今年10月,新区成功开设零工驿站,辖区内4家零工需求大的企业登记入驻,水电工、帮厨、保安、保洁人员、搬运工、家政、货运等打零工的共计32名市民前来登记、查看企业发布的零工需求,为广大零工和用工单位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一位张姓农民工说:“我们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碰到过干了活拿不到工资的事儿,到这里来干活至少有保障,我们当然愿意来了!”

和人力市场一样,零工市场每周三开市。楚天城社区的王大妈通过登记,在家附近找一份保洁的零工,既能打工,又不耽误接送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