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集翟军:车载激光雷达将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1-11-10 15:20: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 | 责任编辑:赵茜近日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是全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论坛,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水平、高层次、具有全球规模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论坛,旨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化平台,加速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发展。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是多领域融合的重要载体,可以为未来交通出行需要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节能、更环保的综合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积极开展测试验证。我国也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大机遇和突破口。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在产业规划方面。我国先后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方案》、《5G工作推进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总体协调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能网联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在标准法规方面。我国成立了全国汽车标准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会,制订发布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标准的修订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订。
三是在测试示范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目前已有12个地区共发放32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牌照。北京、上海、重庆、无锡等七个地区建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示范区。
四是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规划、行为决策、轨迹规划、车辆控制、计算平台、信息安全、雷达、人机交互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的突破,并开展5G技术在车辆应用上的研发验证,初步确定了5G系统毫米波频段,对产业的引导非常重要。
五是在产业链培育方面。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从技术和资本入手,积极布局开放平台等领域;四维图新、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领域积极开拓无人驾驶技术;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打造车联网的通信网络,提供运营支持;此外,在传感器、ADAS等领域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上汽、吉利、长安等整车企业分别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目前部分L2级智能网联汽车车型实现了量产,L4级车型正在测试研发。
北京是我国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率先出台测试实施细则,建立了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翟军
大会期间,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翟军在接受采访时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路径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设施的发展这个话题时说到在智能网联汽车细分行业,翟军认为,智能交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每一个业务板块都对整个交通行业发展起到不同贡献,例如动态称重,从最初比较传统的称台,到现在治超非现场执法、科技治超等,通过融入大数据应用来增强道路通行安全。ETC也是如此,ETC技术起源于欧美和日本,中国的ETC技术在2005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渐渐得到了极大提升。
对于万集而言,激光雷达作为万物互联最核心的感知元器部件,也在进行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目前车联网行业标准也在形成之中,行业还在进行技术上的探讨,建立技术上的示范,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的应用场景落地。
在谈到车路协同时,翟军表示,车联网是万物互联的一部分,未来交通必然是数字化的交通。也就是说,从过去的信息化,到现在的网联化,到下一步的数字化,到未来更高级的智能决策化,是智能网联的四个进阶过程。
在整个车路协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里,所有的车辆都能够随意行驶,没有任何管控,像人一样有充分的自由,比人的反应更迅捷,决策更快速,更加智能化。车辆行驶在没有交通信号的世界里,这是自动驾驶或者未来车路协同时代的生活模式,车辆走到哪都不可能碰撞起来,因为车辆能够快速接收或者发送周边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决策,效率极高。
翟军表示,车路协同需要将人的信息融入到车辆里,这些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自动驾驶车辆的发展,自动驾驶车辆也决定着所有交通信息、路侧信息对它的支持作用。
但当下的感知技术能力,尤其计算机的算力,5G等通讯的时延还达不到期望的效果,那需要6G、7G甚至更高级别的技术,5G只是在自动驾驶的前奏阶段起作用。
在此之前,则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基准技术,以及精确的定位技术和毫秒级实时的通信反应速度,给交通管理者提供及时的解决能力,这也是万集目前正实施的项目之一。
最后,在谈到车载的激光雷达的量产问题,翟军表示,由于当下的激光雷达普遍使用的都是机械式,成本无法降低,难以满足车企的要求,在面对企业大量需求时就会形成量产问题。现在,车载激光雷达都在努力发展半固态和固态激光雷达,来降低部分成本。从高可靠性、高性能及低成本等几个维度考量,能满足车企在成本和稳定性要求是固态激光雷达,如Flash和OPA两种技术形式的成本是能够大幅下降的。对于行业而言,Flash和OPA实现量产攻克的企业,则代表将摘得车载激光雷达领域中的“王冠”。(图文授权发布: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