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承办山东省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论坛

发布时间:2021-11-22 10:16: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成 | 责任编辑:赵茜

11月2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枣庄学院承办、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山东省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论坛在枣庄电视台演播厅举行。论坛聚焦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主题,就新形势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创新、难点攻坚、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旨在为山东省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英龙,潍坊学院党委书记李东,德州学院党委书记车滨,枣庄学院党委书记曹胜强,枣庄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文喜,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吕万翔,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陈雨海,齐鲁理工学院副校长张庚灵,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山东省本科高校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及学科、专业、课程负责人,企业代表参加论坛。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本科高校设立分会场。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李霞和枣庄学院副校长安涛分别主持论坛第一、第二阶段。

白皓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枣庄学院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导标准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就下一步推进应用型大学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白皓提出四点意见:一要坚持人才培养的第一地位。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中,高校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第一地位,才能保证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定位不歪、发展目标不偏、发展路径不斜,才能为实现应用型顺利转型、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素质、基础知识学习与行业文化素质培育的关系。三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和开放性特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有规划、有组织、有建设、有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真正打破“有形”和“无形”的校园束缚,推动应用型大学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取得大突破、大发展。四要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习技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必须全部是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不用发展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影响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五个思想误区,彻底解决学校师生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白皓希望各高校能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学习交流,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办好现代产业学院,建强应用型大学,为山东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曹胜强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国式应用型大学创新发展为题,深入阐释了新时代赋予高教人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曹胜强指出,“两个结合”是“中国式应用型大学”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新境界,要从“两个结合”看新时代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历史方位,要以“两个结合”引领中国式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是中国式应用型大学的本质要求,山东省应用型大学建设应与山东实际、齐鲁文化相结合。坚持“两个结合”,核心在于“走自己的路”,关键在于坚定文化自信,目标在于培育时代新人。枣庄学院以“两个结合”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持续推进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二是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了“123456”应用型人才培养枣庄学院模式;三是精心培育时代新人和先锋力量,遵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实施“777互联互通育人工程”。曹胜强表示,在新的征程上,枣庄学院将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应有力量。

李文喜在致辞中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枣庄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李文喜指出,应用型大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生力军和助推器作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自2013年起开始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以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转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学校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恰逢建校50周年新的历史节点,枣庄学院立足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枣庄市“6+3”现代产业,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成立了枣庄学院现代健康产业学院,努力打造以“健康工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王英龙、张勇、吕万祥、陈雨海、张庚灵等围绕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主题,就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集群、技术集群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加强内部治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等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文:刘成   图片由枣庄学院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