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妇联三举措 奏响乡村振兴巾帼强音
发布时间:2021-11-23 09:38: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南安市妇联 | 责任编辑:赵茜今年来,南安市妇联始终把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妇女志愿者和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巾帼志愿者的独特作用和妇女“半天天”作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一、创新“3+1+x”组建模式、“网格+”工作方法,实现巾帼志愿服务队村(社)全覆盖。“3+1+x”:“3”即市、镇、村三级妇联组织纵向联动,层层创建巾帼志愿服务队;1即每村建立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x”即引导各志愿服务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自身成员所长,有针对性地按服务内容或服务区域分设小分队。目前,共有县级巾帼志愿服务队7支,镇级队伍26支,村级队伍426支,活跃着1170多支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近期,发挥南安市网格化工作体系完备、机制成熟的优势,进一步探索“网格+”工作方法,推动“一格一志愿者”,推动巾帼志愿服务打通回应群众需求“最后一米”。目前全市3372个网格已配备巾帼志愿者2613名,覆盖率达77.5%。
二、开展“三大主题+自选动作”“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系列活动,丰富巾帼志愿服务内涵。牢牢把握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创设活动载体,鼓励、指导推进“一地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来,先后组织开展“巾帼·学党史”“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疫情防控·‘她’力量”等三大全市性巾帼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引导带领各级巾帼志愿者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发挥作用。闽南科技学院巾帼志愿宣讲小分队走进学校、机关、部队、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适合妇女群众口味的“家常菜”,让党的创新理论、优秀红色故事、优秀家风家训故事深入寻常百姓家;洪梅镇“洪梅·红”巾帼志愿服务队挖掘本地特色米粉工艺,设立扶贫专柜,带动贫困户增收,帮助10位女性就业,每人每月增加收入3000余元。今年9月随着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展开,巾帼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助力核酸检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20支疫情防控巾帼志愿服务队共助力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237次,服务群众约78.09万人次,服务时长累计2267小时。
三、强化四大保障,优化巾帼志愿服务环境。一是制度保障。先后建立《南安市巾帼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南安市巾帼志愿服务者登记注册制度》等,明确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职责、规范志愿者招募、活动形式等,推动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二是阵地保障。推动市镇村建设巾帼志愿服务站,引导有条件的巾帼志愿服务站同步建设妇女微家,由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担任站长或者微家长,根据各巾帼志愿服务队需求,构建属于巾帼志愿者的暖心家园;三是经费保障。将巾帼志愿服务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向每个乡镇(街道)下拨1万元用于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根据村(社区)实际,予以相应经费支持。四是荣誉保障。探索制定《南安市巾帼志愿者礼遇制度》,试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把志愿服务表现作为推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等重要参考条件;与市主流媒体合作开设专栏,传播巾帼志愿者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感人故事,提升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播种“志愿花”。(供稿:南安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