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做好、做实、做细” 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21-11-24 13:33: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龙湾区 | 责任编辑:赵茜

今年以来,龙湾区深入挖掘“高标准示范小区”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巧妙地将“省级示范小区”创建与小区生活垃圾智慧分类系统结合起来,创新探索“互联网+示范小区”精细化管理模式。目前,该模式在龙湾瑶溪五组团顺利推行实施。

一、强化科技创新,做“好”垃圾分类

一是智能设备分类收集。瑶溪五组团小区内设置了两个智能垃圾收集点,居民只需要按照操作规范用手机扫描二维码,选定要投放的垃圾种类,相应的垃圾桶就会自动打开,并生成一张二维码标签,将标签贴在垃圾袋上便可丢入垃圾桶。

二是信息采集精准溯源。搭建覆盖“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以“智能账户”为核心,实施“一户一卡一芯片”实名制智慧分类模式,实现对小区垃圾分类要素采集、追根溯源、精准计量。目前,小区已有328户居民接入智能监管系统,拥有了专属“智能账户”。

三是分类投放获取积分。建立健全小区的垃圾分类积分系统,结合智能分类设施,通过手机扫码、扫脸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会自动称重,根据垃圾种类和重量,获得相应积分,进行实物兑换。设备运营以来,共发了放给居民2.5万左右积分,折合人民币25000元左右。

四是智能监管把控数据。在物业办公区设置了一块后台智能管理显示屏,能够清晰地看到垃圾分类的大数据,包括投放量、清运量、积分投放量、设备运转情况等等,一目了然。可视化监管端口为监管处置运行及统计分析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数据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工具。

二、构建收运体系,做“实”垃圾分类

瑶溪五组团配置1辆四轮八桶垃圾收运车,采用“垃圾分桶收运”“桶装运输”“以桶换桶”等机制,落实专人回收,打通垃圾末端“直运”模式,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每日清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每周清运。其中,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由第三方运营公司分类运输,其他垃圾运至瑶溪中转站进行压缩运输无害化焚烧处理,易腐垃圾运送至瑶溪街道资源化处理中心进行堆肥处理;有害垃圾由属地街道上门收运,统一收集、集中存放至龙湾垃圾中转站临时收集点,再由市综合材料处置中心统一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以智能设备为载体根据回收种类、交易价格计重积分。

自智能垃圾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日回收量达其他垃圾500千克、易腐垃圾500千克、可回收物200千克、有害垃圾1千克。通过分类垃圾无形中做到了垃圾减量。之前小区的收运压力巨大,各种垃圾混合投放,垃圾的处理方式单一;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之后,在日常的垃圾产生量上较原来减少了40%,清运统计减少比例达到20%以上。

三、加大宣传力度,做“细”垃圾分类

一方面,瑶溪五组团通过社交软件(微信群)、上门入户、宣讲活动、设摊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针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及《条例》内容,相关政策的教育培训,从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垃圾如何分类、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了宣传培训和详细讲解,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瑶溪五组团根据小区的场地面积和宣传重点摆放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曝光台及各种垃圾分类为主题宣传景观,营造了浓浓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也成为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除此之外,瑶溪五组团还在智能垃圾收集点旁安排了一名垃圾分类劝导员,在垃圾投放开放时间实行桶边督导,对不配合分类投放的居民实行上门督导。

截至目前,该小区已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下一步,这种“互联网+示范小区”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在瑶溪住宅一组团、瑶溪住宅三组团等多个小区陆续推广。(图文供稿:龙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