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一人 幸福一家——宁陕县探索困难家庭低偿托养服务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02 16:47: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宁陕县乡村振兴局 | 责任编辑:赵茜

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宁陕县依托敬老院探索建立了“非五保”对象低偿托养模式,有效破解了敬老院集中供养“不合规进不去”与市场化养老机构“收费高养不起”的困境,满足了重度残疾人和独居老人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美好向往。

宁陕敬老院老人欣赏彩船表演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定点扶贫县与全省“农村低保兜底保障试点县”“城乡低保审批权下放试点县”、“社会救助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试点县”“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下放试点县”和“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县”。近年来,宁陕县在全面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满足特困对象集中供养后的空余床位,针对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人却不具备供养条件或因子女外出务工、婚嫁他乡无力履行照护义务的农村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的“夹缝层”困难群体,创造性地依托“一中心六区域”敬老院,探索建立了“非五保”对象低偿托养模式。既尽力而为,有效破解了敬老院集中供养“不合规进不去”与市场化养老机构“收费高养不起”的困境,收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良好效果;又量力而行,在确保政府护理支出不增大的前提下,精心呵护温暖弱者、精致管理提升效能、精打细算节约成本,为以养老事业促养老产业提供了有益探索。

盘活资源,确保“进得去”

整合可用床位。实现低偿托养,首先要解决托养场所的问题。近年来,宁陕县先后建成“一中心六区域”7所敬老院,在实现特困对象集中供养率80%的基础上,对敬老院供养能力进行盘点核查,腾出10%左右的空余床位用于“非五保”对象托养。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托养97人,为95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解放了58名劳动力进行就业创业,为这部分家庭稳定脱贫不返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落实护理人员。床位有了着落,同步要解决护理人员配置问题。宁陕县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上积极探索新路子,根据失能半失能与自理类别,分别按3:1与10:1比例配备护理人员,优先从贫困家庭特别是托养对象家属中聘用,既促其就业增收,又引导其回馈社会。同时,倡导老有所为、守望相助,动员身体好的托养对象协助护理失能半失能人员,或从事院内卫生保洁、安全引导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以服务养服务”,弥补护理人员紧缺、节制护理成本上升。

优化居住环境。为保证托养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县财政加大养老设施资金投入,七所敬老院在全市率先实现集中供暖,配建中医理疗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远程诊疗系统和理发室、棋牌室、图书室、微超市等,一站式解决医疗、护理、养老等问题,还为失能半失能托养对象配置轮椅、拐杖等失能适老设备。敬老院建有生态墓地,被托养的老人去世后根据亲属意愿可由敬老院代办丧事,使之生前有保障、临终有关怀、逝后有尊严。

规范标准,确保“托得起”

托养对象均是生活困难群体,既要实现“进得去”,还要确保托养费用能承受、可负担,才能稳得住、可持续。

规范托养标准。宁陕县严把托养服务“入口关”,建立“户申请、村申报、镇初审、县审核”制度,经县、镇、村三级把关审核,托养对象、托养机构、监护人三方签订托养服务协议书,明确三方责任义务,既防止少数家庭以托养为名把责任甩给国家,长期不探望托养对象导致亲情淡漠,又有效防止因低偿导致生活质量低、照护服务差等问题。

规范收费标准。按照托养费用能承受、护养服务能维持、财政支出不增加的原则,民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精准测算托养成本,合理制定托养服务价格标准。把托养对象划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个级别,送养家庭划分为低保户、脱贫户和低收入户三种类型(脱贫巩固衔接期划分为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两种类型),基本生活费比照特困供养对象标准收取,护理费对低保户和脱贫户分别减免50%、30%,床位费低保户免交、脱贫户减免50%。按此标准,在抵扣养老保险、低保金、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性补助后,托养家庭有能力承担少部分差额费用。

规范服务标准。为防止低偿托养等于低标准服务,细化了托养服务工作标准,设定一日三餐菜谱食谱,明确要求厨房明锅亮灶,护养人员与托养对象同锅就餐、有盐同咸。按照房间“七无”标准和“十要十不要”公约,实行24小时亲情照护,进行理疗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提升其健康指数。强化智能监测与紧急呼叫系统应用,实现所有床位全覆盖,加强夜间巡逻值班,遇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优化服务,确保“养得好”

健全向好的服务机制。全县敬老院由县民政局统管,建立局班子成员包挂敬老院工作机制,实行院长法人制、人员聘任制、工资差别制、责任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五制”管理与“三清一报告”制度,每日开展自查巡查,工作情况在微信群晾晒,接受县局监督。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与服务质量挂钩,实行差别化发放,勤奋多劳者月工资可达4500元以上,充分激发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托养服务质量有可靠保证。

宁陕敬老院开展庆祝国庆节文化活动

创造向善的舒心生活。敬老院每日召开院民大会,发动“院民评院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日、不良习俗整改在当日,营造和顺、和美、和睦的大家庭氛围。组织入住老人常态化开展打扑克、下象棋、舞花船等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宁陕敬老院工作人员与托养老人开展文娱活动

升华向上的个人价值。在敬老院开辟安心菜园、小养殖场,动员身体好、能劳动的供养人员从事农耕生产,引导失能老人制作十字绣、竹编等手工艺品,在扶贫网络平台市场反响良好,目前已售出的十字绣《八骏图》售价高达4000元。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不少托养对象重拾生活信心、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

实行低偿托养服务是农村特困供养政策的延伸和民生保障体系的完善,是防止特困群体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保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托养服务,保障了最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助力了托养家庭发展产业和就业创业,从根本上帮助托养家庭走出了生活困境,满足了重度残疾人和独居老人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美好向往,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照顾,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宁陕低偿托养经验做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安康市委深改办作为改革创新亮点在全市推广,被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专题报道,入选国家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图文供稿:宁陕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