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康县两河镇:关爱服务“十送”行动,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1-12-14 11:20: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雷振波 | 责任编辑:乔一近期以来,两河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关爱服务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聚焦弱势群体、围绕群众诉求,采取“走”“帮”“扶”相结合方式,积极组织各村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十送”关爱服务行动,从小事做起、用真情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送方针政策上门。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特困群众宣讲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特困群众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真正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中间。
送亲情见面。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帮助留守老人与子女视频通话一次、留守儿童同父母视频通话一次,为单独立户老人的子女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督促其子女依法赡养,实现家庭团聚,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送致富门路。各村积极作为、多方协调,组织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家政、电商、微商、手工制作等就业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就业技能,同时通过提供务工信息、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就近就业,用个人就业带动家庭增收致富。
送看护帮助和学习指导。学校、村委会定期联合留守儿童所在班级班主任、代课教师送教上门,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积极发动党员、邻居对留守儿童进行看护关爱,及时掌握了解留守儿童的健康及学习情况。
送健康入户。各村联合卫生院对留守老人定期开展量血压、测血糖、送药助医等活动,对留守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健康体检等活动;实时监测留守儿童的健康状态,及时治疗少年儿童常见的伤寒感冒等症状;重点关注大病重病人员,对其疾病进行跟踪检测,定时检查其用药情况。
送关爱政策落实。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行动,核查核对农户应该享受的各项政策是否全部享受,对动态核查出需要落实的政策及时落实,确保做到政策应享尽享。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在督促子女依法履行赡养留守老人的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家庭尽责、社会协同、全民行动、政府支持保障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开展心理疏导,消除辍学风险。同时核查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帮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保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积极协调落实特困群众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和救助供养、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特殊政策,对丧失一定行动能力的特困户及留守老人,主动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代办残疾证及各项补贴,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送心理疏导。组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联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走访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特困群众,与留守老人谈心交流,组织留守妇女学习一次家庭美德和爱国教育,对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理访谈,与特困群众唠一次家常。通过日常关怀与心理疏导,帮助群众以平稳、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增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送整洁的人居环境。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热心群众,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供养户、残疾人、大病户等特困群众开展居住环境移风易俗,督促帮助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将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长期保持,不断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送帮困解难。各村实时跟踪,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行动不便的特困户及留守老人做好代购代买、代理取钱、代缴医疗保险、维护房屋水电设施、排查整改用火用电安全隐患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坚决杜绝被关爱人群“困在头、难在心”现象。
送关爱服务。各村组织动员村社党员干部、妇女主任、村医、热心群众等人员,为留守老人、特困群众洗衣服、换洗床单被套、理头发、生火做饭等,为留守儿童宣传防触电、防烫伤、防跌落、防煤烟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常识,为特困供养户、残疾人、大病户协调落实社会捐助和帮扶济困,在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开展为困难群众送粽子、送月饼等送温暖活动。
关爱服务“十送”行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与关怀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困难群众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两河镇将持续深入推进关爱服务行动,做实做细“十送”行动具体细节,将资源、资金、力量向困难群众倾斜,确保老有善养、幼有优教、困有真帮,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图文供稿:康县两河镇人民政府 雷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