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多举措提升土壤质量 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1 13:59: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重庆市璧山区 | 责任编辑:赵茜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坚持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土壤分类管理为抓手,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
重庆市璧山区在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中,进一步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上的特色做法,在土壤污染防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打赢打好净土保卫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化助力农产品产量提升
“土壤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收成。”12月10日,重庆市璧山区群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光胜说到,“每年播种前、收获后,合作社都要请农技专家来给农田做‘体检’,提升耕地质量,减轻作物病害。根据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一些绿色种植技术和经验,耕地土壤质量相比于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相比于以往也有明显的提升。”
骆光胜(图中右一)正在讲述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措施 摄影冉金靖
重庆市璧山区群工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已装袋囤积的稻谷 摄影冉金靖
好的收成与璧山区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分不开。据了解,璧山区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不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化,有效的促进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区农业农村委的指导建议下,对水稻进行科学种植、合理浇灌,今年每亩田的产量达到了900余斤,比去年的产量多增加了接近100斤。”璧山区昆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廷锋说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镇农技人员还积极向业主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板防治等病虫防治技术,有效的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司生产的稻谷在2021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璧山区昆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作物种植大棚 摄影冉金靖
“一直以来,我们都积极向种植户推广有机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技术方法,鼓励他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据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张孝君介绍,在向种植户推广过程中,坚持绿色防控,通过叶面阻控技术减少重金属在农作物籽粒中的积累,提高农作物抗逆性,抑制重金属从根系向可食用部位转运,从而降低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既改善了农作物的品质,又保证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深化源头防控减少农用地污染
随着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等原因,农用地土壤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深化污染源头预防和整治是打赢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关键举措。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璧山区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积极开展推广示范,积极推广加厚和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对农田进行对比试验示范,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璧山区根据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集中推进区和核心示范区5000亩,在技术集中推进区通过品种调整、深翻耕、优化施肥、叶面阻控、水分调控、种植结构调整、休耕等综合落实安全利用措施;在核心示范区采取低镉品种、深翻耕、土壤调理等9种单项技术和10余种技术组合模式进行试验示范,集中探索和展示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确保了工作区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全覆盖。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挖掘自身节能减排潜力,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的减少了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土壤保护科普知识宣传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层面加强学习,全力配合。
璧山区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让社会公众和农民群众认清土壤污染的来源、本质和危害;发放《土壤污染防治法》宣传画、宣传挂历、《璧山区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等7万余册,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开展联合宣传30余场次。
此外,璧山区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走村入户100余次,开展专场讲座和技术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1400人次,切实提高耕地安全利用、节水、节肥、省药的农业技术普及水平。
“接下来,我们还将与移动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朋友圈短视频等方式,能够更直观的宣传到位,让每一位民众都能够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意义,从而引导民众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从意识层面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张孝君说到,后面还将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以发展绿色农业为目标,持续在辖区推广绿色种植方式,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衡发展。(供稿:重庆市璧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