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振:二(3)班的“克星”
发布时间:2022-01-10 15:06: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庆、陈宝红 | 责任编辑:赵茜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学生时代虽已过去20多年,但每当我回忆童年往事,在所有任课教师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我的班主任王书振老师及我那“可爱可气的二(3)班。
86年湖屯中学的二(3)班到底有多可气呢?当时我们这个班共有46名学生,开学月余,班主任却四易其人。有的被“八大金刚"的粉笔头砸走;有的被“四大美人"骂哭;有的因为批评三对半公开的“恋人",背后被抛洒上墨水气走等……
非常时期,学校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让当时担任校团总支书记的王书振老师到二(3)班任班主任。王老师的政治课幽默风趣是徐州市出了名的学科带头人,不仅知识渊博,教学风格亲和,而且将科学记忆法与教材融为一体,中考政治规定90分钟,他教的学生40分钟全部交卷,均分会在85分以上,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上任第一天,面对46双渴望的眼睛,他在黑板两侧写上了班级的近期奋斗目标:“齐努力,为雪班耻;夺红旗,以壮班威"。并叮嘱班长,每天晨会前都要带领全班同学齐读一遍。随后作了简短发言:“我们班现在名声虽不好,但我认为这不过是暂时的,人人有自尊,知错要改,知耻而后勇。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兄长、朋友,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努力,大家有信心吗?",“有"全班学生扯起嗓子喊出了共同的心声,随之而来的则是雷鸣般的掌声。
事物的变化是内丶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启动内因,王老师利用周末时间,骑自行车行走百余里,对全班同学逐个家访,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逐人建档。特别对那几位“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王老师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促膝谈心,尽量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在“说清问题,有悔过行动,保守秘密,既往不咎"的承诺下,推倒的墙头在周末被那几个同学修复了,砸烂的玻璃被他们悄悄的换上了,向老师身上“掷粉笔头"丶“洒墨水"的同学也将检查偷偷塞进了受害老师的办公桌内。“二(3)班真的变好啦!”师生们开始有了这样的共识。
王老师又因势利导,鼓励全班同学对照学校颁布的《先进班级评选办法》,围绕其量化标准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定拿分高招。几个“机灵鬼"开动脑筋,经过思考纷纷兜出“金点子”。如:“卫生设立监督哨",“自行车排放用线标",“违纪者当监察",“差生进步戴红花”,“玻璃专人来承包",“出操列队定坐标”……
最后,经过民主表决,全班认定了一致的奋斗目标。
众人拾柴火焰高,民主管理见奇效。经过一致努力,期末总评,我班各项指标得分均居同年级之首。
全校期末总结表彰大会上,老校长以“不该表扬的‘表扬'"为题,对我们二(3)班由乱到治到优的变化做了总结,并亲手将“先进班级"循环红旗挂上了班级的荣誉墙上。从此,二(3)班在王书振老师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同年级的前到,真的让人刮目相看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同学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
良好的班风形成后,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同学们的脸上也开始有了幸福的笑容。王老师在班会上对前段班级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又适时给全班制定了更高的目标:“群策群力保红旗,鼓足干劲争上游"。
“亲其师,信其道"。二(3)班从此彻底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全班上下掀起了“比、学、赶丶帮丶超"的热潮。直到初三毕业,那面循环红旗都一尘不染地挂在我班的荣誉墙上……
王老师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后来被组织上提拔当了校长,他不仅治班有方,治校也有“一把刷子",湖西农场中学的治校方案,闫集中学的“留守儿童教育",朱寨中学中“家校共建"都成了沛县教育的一张名片,均成为沛县教育博物馆的史料征集对象。(图文供稿:王庆、陈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