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291船  一艘不靠岸的船

发布时间:2022-01-13 16:27: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崔舰亭、胡海玲 | 责任编辑:李科

奋战18个小时将火扑灭。刚刚过去的2021年,姚长兴经历了从业以来救援时间最长的一次海上救援。

着火设施在距离胜利油田桩西码头百海里外的海域。巨大的火焰夹杂着浓烟,百米外都能感受到滚滚热浪。

姚长兴船长所在的胜利291船是目前胜利油田唯一一艘万匹马力、性能最全的多用途工作船。自2003年服役以来,该船先后安全完成抢险搜救任务50余次,救助人员100余人。它就像一颗“定海神针”,默默守护着一方海域安澜。

特殊的使命

这是一艘几乎不靠岸的船。

这次救援远比姚长兴想象中更难。无数个海上漂泊的日子里,救援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韩波已经在这条船上工作了14年,作为海洋船舶中心胜利291船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船上,最长的一次足足待了10个月。

船常年不靠岸,是因为负有特殊的使命。

作为主力“护卫舰”,油田要求胜利291船24小时在海上待命值守,同时在中心一号平台、二号平台和三号平台交汇点,划出一个半径5海里的守护圈,为的就是海上平台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时,船只能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赶到事发地点实施救援。

如何高效执行救援任务、快速转运病号伤员,对船员们来说,这些早已经熟记于心,但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晕船,却是他们摆脱不了的难题。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低于海上八级风,胜利291船不能回港避风。“海上八级风是什么概念?当风速达到17.8米每秒以上,浪高达3.5米到4米,船的倾斜角度能达到30度。”韩波解释。

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付金龙,就被这片海“伤”着了。参加工作以前,小付最喜欢坐船出海。因为喜爱大海,考大学时他还专门选择了跟海事相关的专业,对于自己抵抗晕船的能力他充满信心。

小付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出海,来到船上的第十天,在海上值守的胜利291船突遇9级大风,船体瞬间猛烈摇晃起来,他下意识地赶忙抓住身旁的栏杆,身体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摇晃,胃里就如翻江倒海一样难受。

“经历过那么多次摇晃实验,都能扛下来,可是真的置身其中,才发现这完全是两码事。”他说。

船员的脚步声与常人不同

在船上工作了十多年,韩波也是一路“吐”过来的。如今,一般的风浪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每次遇上大风浪还是会止不住地难受。然而对船员们来说,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只要手里的任务没完成,就不能停下。

去年冬天,一个巨大的气象标漂进海上胜利工区,接到指令的胜利291船准备实施打捞。

由于海上风浪太大,船剧烈地摇晃,海浪拍打着船尾的夹板,船员们只能一手抓着护栏,一手打捞,用了3个多小时才将浮漂打捞上来,保证了工区安全。等回到船舱时,大家浑身上下早已经被海水湿透。

“干过船员的人,脚步声跟普通人有所不同。”韩波说,“船员的脚步重,只有这样才能在船上站得稳。”

风浪过后,海面回归到它平静的模样。每当这时,船员们就会走上夹板开始休闲活动。遇上运送病号伤员的时候,大家总会趁机跑上岸“接接地气”,可常常还没等站“稳”,就又要返回船上继续驶向茫茫大海深处。

“老轨”的爽约

胜利291船的25名船员实行“三班倒”制度,上一个月休半个月。由于时常不在家,家中很多事情都要算着船员们回家的日子排计划。可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各种变数。

上一轮休班的日子,“老轨”黄志存又一次爽约了。作为胜利291船的轮机长,他的工作是保障船上设备正常运行。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不见天日”的工作。早期的蒸汽机轮船,轮机长的工作台前有输送煤的轨道,久而久之大家称呼轮机长为“老轨”。

自从走上这个岗位,黄志存和轮机部的同事整天“猫”在位于水下的船底仓中检查设备设施、做好维护保养,确保每一次船只执行任务时不出问题。

前段时间,他提前安排好休班计划,准备带老人去看病,没想到遇上恶劣天气倒班被延后,黄志存在船上又待了一个多月。

如今,船上的条件越来越好,配备了很多硬件设施,也安装了网络,还能跟家人通视频电话。尽管如此,也依然抹不去船员们心里对家人的那份亏欠。

对于常年漂在海上的船员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休假或者回港避风。每当到了“回头是岸”的日子,大家就像过节一样,总要围聚在一起包顿饺子。

船长74米的胜利291船有四层船舱,狭长的过道,又窄又陡的楼梯,十平方米狭小的房间,这些就是船员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选择大海,就选择了宽广;选择船员,就选择了坚强。

扛过了无数次惊涛骇浪,黄志存依然深爱着这片蔚蓝色的大海,无怨无悔。他说,既然干了,就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

经历过这一次风浪,付金龙相信,这艘船一定能够带着他乘风破浪,闯过更多难关。(供稿:崔舰亭、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