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旧县 服务太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2-02-21 14:35: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艳、张超 | 责任编辑:赵茜新年伊始,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严格落实《安徽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认真抓好“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找准定位,细化措施,以“双招双引”、乡村“五大振兴”为抓手,努力打造特色旧县,服务太和发展。
太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旧县镇党委书记唐永利、镇长付斌与香椿基地企业座谈。
服务“两园”——“双创园”和“菌菇产业园”
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属城乡结合部,是千年历史古镇。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以传统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为主。旧县板面、麻糖、烧饼等特色食品远近闻名。国家级“双创园”位于其中,菌菇产业园是旧县镇最大特色产业,可年产菌包4000万袋。
今年以来,旧县镇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自身实际,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开展“双招双引”,进行招贤纳才,鼓励能人创业投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已在张槐、大张、范庙等村建立“双创园”和“食用菌产业园”的基础上,继续挖掘资源和可利用空间,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双创园,是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青年创业的示范园,位于旧县镇张槐村,占地约1050亩,规模企业10余家,主要有花卉种植、水产养殖、香椿基地等几大类。目前还有几百亩可发展利用空间。
镇自然资源部门为企业谋发展踏勘用地
华夏国泰谌世有限公司是引进企业之一, 2018年 10月与农业农村部科研院所合作,入驻双创园,计划总投资3亿元,利用3年时间,建成占地5000亩的国家级矮化香椿种植及系列加工产业基地。香椿红茶已试制成功,获得金奖,并与墨西哥等国客户签订购销合同,进行批量生产,让太和香椿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这一技术的突破,将彻底改变太和香椿只吃春芽的历史,可实现全年采叶,叶叶变现,形成产业链,大范围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旧县镇充分利用小麦等秸秆资源,2018年7月成功引进安徽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1亿元,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已建成200多座智能温室大棚和年产4000万袋的现代化菌包厂,生产蛹虫草、羊肚菌、红托竹荪等高端食药用菌,以旧县“虫草”、“竹荪”为代表的食药用菌迅速入主省内外市场,亮相上海、安徽等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并与香椿茶双双获得金奖,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就业”的利益链接机制,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该公司将与省内外院校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上马深加工生产线,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食药用菌产业链示范基地,做到招才引智。
今年,旧县镇继续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做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设施等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投产,多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企业建设、生产情况,向项目负责人调查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渠道和方法,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拉近与企业的距离,使园区的项目建设加快进度,争取早见成效,早获收益。
旧县镇党委、政府优环境征求企业意见
抓实“两一”——“一村一企业”“一村一园区”
建立健全机制,按照“农业项目化、项目企业化、企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实行“一村一企业”、“一村一园区”,找准好项目,选准选优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块状隆起、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如旧西社区麻糖加工产业、何庄村果蔬种植产业等,并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不同企业,差异化制定项目推进方案、针对性做好品牌推广,综合全镇各方力量,助推企业达产达效。同时,该镇党委研究,组织镇村干部到周边好的乡镇、地区进行观摩考察、借鉴学习、汲取经验,开阔视野。同时,该镇将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契机,保障项目用地,保障项目落实,保障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旧县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太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两镇”——板面小镇、蘑菇小镇
“安徽板面在太和,太和板面在旧县。”太和羊肉板面、太和牛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地方特色面食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旧县镇大张村是远近闻名的板面村,相传曾是“太和板面”的发源地,并带动周边范庙、王庙、宋沟等村委会,年关外出卖板面的村民居多,仅大张村1800多户村民中,拖家带口,有近800户外出卖板面,遍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年收入达上亿元。但还都是以“家庭作坊”经营为主,旧县镇今年拟打造“板面小镇”,开展技能培训、学习兰州拉面等成功经验,进行顶层设计,样板市场打造,继续研发板面相关产品、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大板面文化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走向市场。
菌菇,俗称蘑菇。今年,旧县镇在与百麓现代科技农业菌菇产业园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采取园区务工、菇房承包、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发展蘑菇产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党建引领作用,精心打造“蘑菇”小镇。
工作人员踏勘项目用地
采取与企业签订智能菇房租赁产业扶贫协议,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村集体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的固定收益。该镇大张村、新集村、万福村合作社和三角园社区合作社共计200多名贫困户现金入股,起步1000元,最高5000元,按照年化8%的收益率分红已于2019年9月份打卡发放,每户80-400元分红收益;2020年4月份园区启动菇房承包模式(银保企合作)。立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拓展带贫成果,同时也为了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靠自身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园区通过与国元保险、银行合作,采取“公司+基地+金融+贫困户(农户)”模式带资入股承包菇房。同时,鼓励全镇各村(社区)已脱贫户等其他农户、企业以租赁大棚、培训技术、参与入股等方式积极发展壮大蘑菇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创建“两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大镇,同时又是生态农业示范强镇。这里有种粮大户徐淙祥、范恒进的种子示范田、振中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安徽省农科院试验示范田、菌菇产业园等,占据“省级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3/4的面积。2020年旧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成功打造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园”。
今年旧县镇将立足自身实际,在此基础上,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严格考核考评,加强学习交流,征求企业意见或建议,并向辖区企业送思想、送政策、送项目、送要素,及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力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等,创建省级优质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示范园区、扶贫的产业示范园区、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示范园区、智慧农业的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现代化高科技农业深加工园区,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太和发展。(图文供稿:胡艳、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