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聚焦“汉语+职业素养”,培养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
发布时间:2022-02-28 13:39: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丽娟、刘莉莎 | 责任编辑:李科近日,为助力疫情下的汉语国际传播,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举办“网上外派教师”项目,面向印度尼西亚、葡萄牙的中文学校共18个班级开展线上汉语教学工作。新年伊始,该院“汉语+职业素养”教学工作境内境外并举,开展得如火如荼。
教研团队进行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讨
湖南师范大学拥有近60年对外汉语教学史, 2009年,该校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拥有了湖南省唯一专门招收国际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院依托汉语言本科,辐射语言生教育和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教育,大力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汉语+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形成了“汉语能力为基,职业素养为用”的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成果惠及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院国际学生汉语言本科教改项目从2009年实施至今,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生在国际性、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汉语专业学生深受海外欢迎,毕业后100%从事与汉语或中国相关的工作;学院教改及智库成果丰硕,共获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国务院侨办教学项目20余项,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项目3项,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立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5门,出版教学研究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近40册,发表教研教改论文近30篇。涌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教指委委员、湖湘青年英才等一批教学名师。该院在第一、二、三届全国外派教师工作会议上连续3年作典型发言;北京、天津、上海等10余省市20多所高校来校学习交流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该院广泛调研培养现状,大力推进教改实践,有效解决了国际中文人才培养“重语言教学、轻职业素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体系”“重来华留学、轻境外办学”的问题。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汉语言本科专业负责人沈敏指出,我国面向国际学生的汉语言专业建设中,还存在职业素养类课程设置薄弱,专业学院对职业素养教育介入不够,实习实践的“职业性”未得到充分落实等问题。为夯实职业素养教育,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改举措:一是优化课程。贯彻产出导向理念,构建“汉语技能+汉语知识+中华文化+职业素养”的四大板块课程集群。一、二年级聚焦汉语能力培养,三年级根据职业方向分流,职业课程学分占比保持四分之一左右。二是联合培养。汉语学院与专业学院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汉语本科人才,职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施都充分利用专业学院力量,形成“汉语+教育”“汉语+新闻传播”“汉语+旅游”“汉语+商务”等稳定的专业方向。三是对接需求。该院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一直以服务“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为重点,对接沿线不同国别的不同需求。曾应印尼需求,为其培养本土汉语教师近200人,极大缓解了印尼多个地区汉语教师青黄不接的局面。
打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充分提升语言能力
为解决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该院以“课内课外链接,现代技术赋能,语言文化融通”为总体思路,积极打造“课堂延伸实践、课外语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虚拟仿真实践”四位一体的汉语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延伸实践主要着眼于具体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拓展延伸。该院教师研发的“湖湘汉语课堂”将国际中文教育核心语言项目融入湖南人文山水和生活场景,是国内首个结合地域文化的汉语实景课堂。课外语言实践则指学院多年坚持的湖湘文化考察系列活动、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动、中文演讲比赛、中文歌竞赛、中华经典诵读、中文微视频竞赛等常态化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让广大学习者实现汉语“在用中学”“在活动中学”,充分建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实践方面,学院要求国际学生综合实习既要与汉语相结合,也要与职业方向紧密相关,在实践中充分落实“汉语+职业素养”培养理念。虚拟仿真实践则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汉语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开发国际汉语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利用汉语“闯关”的虚拟生活场景,如餐馆点菜、医院就诊、高铁出行等,创造性解决了疫情之下海外汉语学习者缺乏语言环境和操练场景的问题。
拓展境外办学新模式,就地培养国际中文人才
该院十多年前就率先实施了汉语言专业“走出去”就地培养国际中文人才的境外办学,并探索形成了“多元集成”的境外教学模式。已先后在印尼举办两期汉语言本科专业境外办学项目,在雅加达、日惹、山口洋、巴淡等7个城市设有海外教学点,向印尼先后派出汉语教师14批60余人次。同时依托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指导,主动对接当地需求,为当地培养中文人才。印尼《国际日报》在专题报道中认为,因为该校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印尼华文教师队伍学历化、规范化、青春化又迈进了一大步。”在境外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远程指导+本地辅导+集中面授+就地实践”的多元集成教学模式,受到海外中文教育界广泛好评。
创新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加强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需求。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蔡颂教授表示,大力推进“汉语+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改革,方能对时代需求作出切实回应,并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图文供稿:曾丽娟、刘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