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三呼三应”:在城市基层治理变革中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2-03-14 16:57: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晏利平 | 责任编辑:乔一“您好,我们是居委会和街道的,来您家了解一下情况。”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羊耳峪西区的杨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家自来水压不足的“小事”,居然让街道的副主任和社区的书记一起来家里探访。原来,杨先生之前因为家里水压不足,拨打了北京市市民热线“12345”,这条群众诉求一出现便引起了街道的高度重视,主管接诉即办的负责人敏锐得感觉这个问题不是个例,于是启动了“三呼三应”机制,街道、社区、物业、供水公司多家一起进行“应诉”。确定水压不足并非王先生家管道问题后,街道与社区及时响应了“未呼先应”工作制度,楼门长、网格员、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一天内将社区水压不足情况排查清楚,发现水压不足40多家,经过对水网的全面排查,找到了漏点并及时维修,得到了百姓一致赞扬。
这样的事例,是房山区燕山地区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生动实践。北京市不断深化接诉即办工作,是践行初心使命、是践行党的宗旨、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新举措。燕山地区在深化“吹哨报到”、做好“接诉即办”、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中,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求,立足精治、法治、共治,将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围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出党建引领“三呼三应”机制,通过“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推进地区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有呼必应”,创新体制破解治理难题
迎风五里社区书记宋金娥,因为第一时间解决辖区一户居民家中天然气泄漏的问题,收到了一面写有“无私忘我暖人心为民解忧好公仆”的锦旗,她说:“过去涉及居民的很多事难解决,基层缺少有力抓手,现在通过吹哨报到,各部门密切配合下沉社区,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都能有人办、马上办、办得好。”燕山地区让治理资源走出传统行政架构的束缚,下沉到星罗棋布的基层网格中,“有呼必应”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一声哨响”,各部门立即响应、相互协调,汇聚起解决百姓“三心事”的强大合力。聚焦“吹哨”机制的深化,重点突出党的领导,着力推动体制创新,搭建好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平台,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管理制度,使党建引领的优势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通过创新体制,行管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同频共振,最大化发挥联动效应优势,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让基层更有“有呼必应、应必能办”的信心。2021年,地区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39510人次,地区四个街道“12345”接诉即办共承办5414件,满意率均为97%以上。取得的成绩背后,是“接诉”时,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响应百姓“哨声”;是“即办”时,拿出实干精神,一件件地认真办、高效办,织牢织密“有呼必应”的百姓服务网。
“一呼百应”,凝心聚力构建共治体系
“一通电话,竟然把困扰我们这么多家长的问题给解决了,真没想到啊!”一名家长在“接诉即办”回访电话中说道。去年以来,燕山接诉即办中心接到“某教育培训机构处于停课状态且联系不上”相关市民投诉162件,涉及近百名学生家长,金额巨大。通过教委、市场监管分局、属地街道等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企业负责人,经多次协调沟通,最终达成令家长满意的解决方案,维护了家长和学生的个人权益。
为民服务的呼声,凝聚起区域化党建工作“一条心”,汇成各行各业统筹联动的“一盘棋”。在推动一呼百应过程中,燕山地区努力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治共享”工作模式,形成多元开放、多要素汇集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最大程度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依托“六心合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应急管理中心、12345市民热线处置中心和智慧园区管理中心于一体的“六心合一”综合指挥中心)综合指挥中心,以工委、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网格党建工作议事会为主要平台,实现区域内参与治理的各要素有机融合,形成开展社会治理的统一化模式,促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资源调配的最优化配置,推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党旗在基层一线飘扬,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群众从看着政府干,到跟着政府干,最后变成自己主动干。善用民意、民智提升城市治理质量和效能,充分发挥出在职党员、老工友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小巷管家、社会治理监督员等群体的积极作用,群策群治、精细绣花,织密城市治理的“针脚”,绘就共治共享城市治理体系的美好画卷。
“未呼先应”,聚焦需求实现精细管理
“经过前期深摸底、大调研,摸清基层实情和群众心声形成问题和建议清单,涉及房屋漏雨、买菜不便、公共健身器材老旧等民生领域小事占比约85%。对此,我们逐一上账、逐一落实,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解决。”燕山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晏利平介绍道。百姓的“小事”就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2021年,燕山地区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梳理问题清单“主动办”,建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月更新”动态管理机制,整合归纳成253项按期全部办结。
以精细化治理为路径,践行一个诉求解决一类现象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工作思路,推动社会治理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呼先应”转化。积极推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主动发力,自觉开展问题清单梳理,切实做到动员部署有速度、便民服务有更主动。通过探索社会治理党建品牌化工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行动指南。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地不断深化,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把握全局的资源和服务的突破关键,找准了社会治理工作的靶向和漏点,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在解决个案中找到解决普遍性问题的线索。真正做到了及时预判民之所想,及时发现民之所急,及时满足民之所需,将问题和困难解决在居民反映和投诉之前,让百姓感受到政府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诚心和决心,推动了“三呼三应”机制的不断深化。
下一步,燕山工委、办事处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引领、以治理为要领,把持续深化“三呼三应”作为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深入落实未诉先办、有诉实办、诉后跟办等关键举措,用“真信笃行”担起“人民至上”的使命,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晏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