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出水源社区:以“居民公约”促基层治理全面提升

发布时间:2022-04-22 15:25: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向德强、叶贤 、​李昌艳 | 责任编辑:李科

大关县玉碗镇出水源社区位于玉碗镇集镇中心,于2021年成立。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在玉碗镇党委、镇政府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全体居民充分酝酿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包含遵纪守法、人居环境、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村风民俗等内容的“居民公约”。

在“居民公约”的引领下,出水源社区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绩,文明乡风日益展现出新面貌。

“居”社管理——更加规范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

“居民公约”正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一方面,通过“居民公约”,出水源社区居委会对基层的治理更加规范、也更有针对性,许多工作变得“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有效杜绝了凭意愿管理、凭好恶做事的情况。另一方面,“居民公约”体现了居民集体的意志,公约制定后,及时通过村民小组会、院坝会、文化墙、入户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广泛和细致的宣传,居民群众对公约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主动支持社区居委会按村民公约进行管理。同时,社区监委会人员定期开展“居民公约”执行情况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报社区居委会和镇指导组,全力确保“居民公约”顺利执行、不流于形式。真正让“社区里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就对症下药修订相关的公约,让公约真正发挥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作用。”

“民”心民意——更加凝聚

自出水源“居民公约”修订以来,遵循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充分运用遵纪守法、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条款的内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将村民之间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力化解了诸多法律管不着、行政管不好的问题和矛盾,邻里更加和谐,干事更加积极。

以前社区居民办红白喜事,整个社区的人都要去随礼吃饭,办酒席花销大、浪费大,随礼人开销也大,一年到头攒下的辛苦钱,几次吃请全部“随”礼去了,而且形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为改变这一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出水源社区在“居民公约”制定过程中,把疫情防控、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内容写入其中。

通过对“居民公约”的监督执行,出水源社区大摆宴席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不仅减小了当前疫情防控的压力,也逐渐转变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群众对“居民公约”也更加认可和支持。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出水源社区不仅重视“居民公约”的制定,还注重运用,发挥好其独特的“以德育人”功能,助推文明乡风的形成。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家庭代表,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进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居民们践行“居民公约”、传承优良家风。

“公”共秩序——更加井然   

大关县是国家级重点帮扶县,也是云南省的重点帮扶县,而玉碗镇是大关县基础条件较差的乡镇。

玉碗集镇的环境卫生秩序,曾一度让社区很头疼,群众随手乱扔垃圾、车辆乱停乱摆、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商户占道经营等现象突出。特别是赶集天,集镇卫生秩序和居民自家日常的卫生环境管理差,社区想管又有力使不上,往往事情没做好还得罪人,群众也不支持。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在修订“居民公约”时,对人居环境做了特别规定,明确了行为规范,并通过党员带头整治、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发动全民监督等措施,促使社区人居环境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集镇街道、背街背巷和户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约”信服务——更有温度

在“居民公约”的推动下,社区居委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个阵地,积极吸纳群众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社区7支志愿者小分队共吸纳志愿者227名,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不定时组织志愿者对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众,入户帮助打扫卫生、收拾家物,环境卫生渐渐变好了,“居民公约”变得更有温度。

社区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如何关心关爱在家留守儿童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和社区的一块心病。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社区组织相关志愿者,依托社区儿童之家,为在家留守儿童提供功课辅导、法治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养成懂礼貌、爱运动的好习惯,以及遵纪守法、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好品行,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一个社区”的目标。

对于出水源这个新成立的社区来说,新时代基层治理之路才刚刚起步。站在新起点,直面新问题,展现新作为,是摆在出水源社区面前的最大课题。镇党委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将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好用活“居规民约”,并以“居规民约”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以新时代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目标。(供稿:向德强、叶贤 、李昌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