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碾镇:“小板凳”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5-16 14:28: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伯瑞 | 责任编辑:赵茜

石碾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实践行动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小板凳”组织迅速、形式简单、贴近群众的优势,从“小协商”解决“大问题”,让“小切口”连接“大民生”,搭建党组织“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平台,融合协商议事、学习研讨、理论宣传、为民服务等内容为一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密切干群关系,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小板凳“微宣讲”,同心同向提素质

“乡亲们,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下《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石碾镇石庙子村党总支书记刘时友拿着《中国共产党简史》,为身边的群众带来“精神粮食”。

石碾镇有16支由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身边“名嘴”组成的“宣传小分队”。摆放一张板凳、携带一本书籍、面对一群群众,搭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的“板凳课堂”。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禁毒反诈等重点工作,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理论讲活,让理论知识更有“趣味”“鲜味”,更能深入群众心中。仅2021年,石碾镇开展“板凳课堂”786次,累计教育党员群众13200余人。

石庙子村板凳课堂

小板凳“微协商”,调解纠纷强治理

“感谢‘板凳调解会’,对方不仅认识到错误当场给我道歉,还把欠我的1400块钱还给我了。”每当别人提起村上的“板凳调解会”时,石碾镇车家堰村村民向垣初总是赞不绝口。

据悉,石碾镇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矛盾调解模式,把“板凳调解会”开到当事人家中,并且请来周边群众和双方有威望的长辈现场旁听,将矛盾现场进行调解。同时,按照边调解边普法的原则,将纠纷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条例进行现场讲解,用“情”话触动纠纷双方,用“法”语教育纠纷双方。2021年来,累计召开“板凳调解会”68次,共调解矛盾纠纷135件,调解成功126件,其中疑难复杂纠纷25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

召开板凳调解会

小板凳“微议事”,问需于民解难题

“我们村上6社和11社之间的道路泥泞难行,这几个社的村民出行都很不方便,而且雨天老人小孩走过时,容易摔倒,希望党委、政府能牵头把路修起来。”石碾镇小湾村村民曾广荣在“小板凳议事会”上,将修路的需求及时进行反应。镇村对此事高度重视,经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不到半年,曾经的泥泞路就变成了如今崭新的水泥路。

石碾镇充分发挥“小板凳”作用,坚持“凳子放在哪,党组织就到哪”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共治共享共建,哪些事该办,哪些事须尽快办,都通过协商议事由群众自己决定。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区)书记带头坐在板凳上问需,党员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更是当好板凳上的办事者。2021年以来,累计召开“小板凳议事会”264次,收集群众需求11大类、194个小项。根据群众需求具体情况,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将群众需求进行台账化管理,并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认领,并对各项“实事”落实进度进行督促。截止目前,全镇194项群众需求均已解决,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召开小板凳议事会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石碾镇“小板凳会”的推行,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实现了干群关系和睦融洽,达到了拉近干群距离、增进管理温度的目标,使干群关系从“陌生人”到“熟人”最后成为“友人”,从“漠不关心”到“驻足观看”最后变成“主动参与”,使基层治理从一开始的围坐听政策议政策,变成集宣传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百姓议事于一体的多功能治理载体,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搭起了干群连心桥,使群众自治由“虚”变“实”。(图文:李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