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周湾镇:抓早抓实春耕备耕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2-05-26 14:32: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吴起县周湾镇人民政府 | 责任编辑:赵茜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真正的国之大者。今年以来,吴起县周湾镇强化组织、积极动员、统筹谋划、创新举措,统筹推进春耕备耕,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党政同责,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撂荒,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镇村组齐抓共管格局。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作为当前重点任务来抓,先后召开动员会议、推进会议3次,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及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及撂荒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组干部合力抓,划片包干、各司其职、全员参与的目标落实责任体系,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舆论引导,构建人、物、网多元宣传体系。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撂荒地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召开专题会议、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撂荒地整治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做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同时,认真落实种粮一次性补贴、耕地力保护补贴、产业扶贫等国家涉农惠农政策,做到“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切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分析研判,构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成立镇村专项工作组9个,对全镇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摸,落实网格化管理,对撂荒地的位置、面积、撂荒原因、土地现状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到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摸清撂荒地底数,为整治撂荒地打牢坚实的基础。同时,由镇纪委牵头,成立撂荒地整治专项巡查组,对各村复耕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点评”,严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作风。四是强化分类施策,推行“四个一批”工作举措。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落实“四个一批”,即发动农户自觉整治复耕一批、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复耕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整治复耕一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整治复耕一批。积极筹措资金,为复耕地块每亩补助翻地费60元和大豆种子等,并将复垦地块无偿给就近脱贫户或者农户种植,通过资金、政策等倾斜,努力解决荒地耕种难、效益差的发展制约瓶颈,促进撂荒地变成“致富田”,带动群众增收。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谷子、密植玉米、油料等作物种植,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一是示范带动,解决“不愿种”问题。以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农户种植粮食作物。截至目前,全镇共创建县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区4个、高产谷子种植示范点1个、密植玉米种植示范点3个。全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3300亩,完成率110%。纯大豆种植3400亩,完成率113%。各类粮食作物种植3.8万亩,完成率115%。二是资金补助,解决“有顾虑”问题。以“物化补贴”“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对种子、农药、农机具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同时开展农机具社会化服务,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已购买大豆种子1.8万斤免费发放给农户,协调一体式播种机2台、手动式播种机15台,帮助种植大户进行播种,提升种植科学化、高效化水平。三是技术指导,解决“不会种”问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农机具操作流程,指导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掌握技术要领,做好田间管理,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截至目前,已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3场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坚持以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为抓手,以稳产增收为目的,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充分释放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开展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与气象部门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向农户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春耕前,组织检修灌区管网50公里,保障灌区1.4万亩。大力推广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二是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协同镇市场监督部门成立农业执法工作队,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全镇已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36家次,监督整改问题1起,有力保障了农资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开展市场化服务提升行动。以市场化服务为着力点,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申报小杂粮产品绿色认证,完善小杂粮加工厂设施设备,稳步提升电商营销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水平,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等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图文供稿:吴起县周湾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