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大力实施“四聚四强”工程 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02 10:10: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薛国 | 责任编辑:赵茜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以教育“强镇筑基”行动为抓手,按照“试点先行、辐射带动,梯次推进、全域提升”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强镇强校强师强生“四强”工程,着力提高乡镇驻地学校教育质量,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县域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跃升。
聚力强镇夯基础 办学品质实现新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出台《新泰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以建设“美丽校园”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乡镇办学水平和保障能力。
实施“美丽校园”创建行动。制定《新泰市“美丽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各学校围绕“环境优美、文化秀美、活动精美、师生和美”建设标准,积极配建设施、美化环境、丰富内涵,把校园建成学生最为向往的地方。新泰市教体局组织召开现场会激励推进,命名首批美丽校园20个,在全市掀起创建热潮。2021年以来,全市总投资14.7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39个,实施中小学运动场地建设提升工程,乡村校园环境、设施条件、特色内涵显著提升。
实施中小学午餐保障及食堂改造提升工程。健全学校食堂管理机制,外包食堂全部收回学校自营,建设食堂管理统一平台,实现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没有食堂的学校统一配餐,相关做法在《大众日报》《中国食品报》以及光明网、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强化食堂安全保障,全市163处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明厨亮灶”,让每个学生吃得舒心放心。
实施“全景式”教学信息化工程。与中国双创办合作,投资1.8亿元建设全景式教学信息化共享平台,为全市中小学4300多口教室安装常态化直播录播设施设备,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应用的全面数字化。
聚力强校抓改革 治理效能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促提升,着力完善机制、深化改革,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构建“1+4”考核评价管理机制。“1”为全面从严治党考核,突出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的管理,调整理顺全市教育党组织隶属关系,16个乡镇教育党组织改建党委,建成“党建示范点”14个,开展“守正创新我先行,立德树人当先锋”党员领航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4”为“四项”评价,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创新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履职效能、校园安全防范“四项”评价改革,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监管和引导,切实让学校管有抓手、干部抓有方向、教师干有目标。
建立“5+X”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质量核心,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设置课程实施、教学研究、德育教育、体卫艺国防教育、信息化教育5项基础性评价,针对各学段实际,确定小学3项、初中4项、高中4项发展性评价项目,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推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构建“金字塔”教学科研体系。突出教研引领作用,建立以教研队伍、教研载体、教研活动、教研成果四个维度为基础,以教科研中心、区域(乡镇)、学校三个层面为主体的“四面三层”金字塔教学科研体系,选聘109名核心教研员,建设信息化教室,划分两学段10大教研联盟,确立46个学科教研基地,带动农村学校提升教研水平。
探索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创新建立“四层五统”、“三段两模五共”、“一核四维”、“和乐共享”等集团化办学治理模式,引导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帮扶、以优促优、一体发展。充分调研,逐镇研究,制定“十四五”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方案,将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40所。
聚力强师优保障 教师队伍激发新活力
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着力建强队伍、优化配置、正向激励,塑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建立教师补充机制。确立每年核定一次教师编制和“四个一批”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采取招考一批、顶岗一批、回引一批、返聘一批方式,补充教师460人、顶岗实习591人次,做到了有缺即补、按需补编。2022年,又创新建立教师指挥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统筹调配学校师资,有效解决年龄层次、学科结构问题,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完善轮岗支教机制。采取交流轮岗、“三区支教”、干部下派等方式,畅通城乡教师交流通道,提升农村学校治校能力和教学水平。2022年,进一步明确偏远乡镇的偏远学校为支教重点区域,集中力量派员帮扶、以优带弱,促进共同提升。
实施分层分类梯次培养机制。开展师德师能“双提升”行动,建立“研学训赛”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山东师范大学、银座幼教集团等6家单位合作,每年300万元专项经费,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山东省齐鲁教育研究院开展合作,为试点乡镇“进阶式”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一批扎根基层、业务精湛的乡村教育名师。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新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三项”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聘任管理和分级聘任三项制度,在保障工资同步增长同时,对不上课、不能上课、课时量不足的封存现有职称不再聘任,依据专业发展评价结果,每年拿出教师总数20%左右名额,聘任高一级或高两级岗位,发挥制度正向激励功能,做到多劳多得、绩优酬高。
聚力强生提素养 立德树人展现新风采
坚守为党育人初心,强化育才担当,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突出德育实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泰山挑山工”“掌平洼老井”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筑牢学生人生底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两支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思政“金课”评选、“四层双线”课程思政基本功大赛,构建大德育格局。
实施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开展“三全阅读”行动,根据年级特点选定阅读内容、调配阅读时间、优化阅读课程,营造“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习惯阅读、爱上阅读。抓实大课间、体育课,举办体育节、体育联赛,引入智能化测试系统,开展中小学生体制抽测,对抽测结果不达标的7所学校校长进行约谈。制定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建立谷里丰收园、羊流百合园、石莱良心谷等26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校校建有特色艺术工作坊、成立合唱团,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创新开展多元化课后服务,创设“志存新甫、多彩青春”等3项研学品牌。
建立“双向双线多平台”家校共育体系。开通“家校通”和心理咨询服务电话,畅通家校联系的桥梁和枢纽。线上通过视频培训系统、网上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课堂、专家讲堂、家长教育论坛,围绕家庭教育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开展精准帮扶指导,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能力和水平。线下建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共话家教、家教故事评选系列活动,每周一主题,每期参与家长3万人次以上。实行“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全市172所学校的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参与管理、融入师生,凝聚家校共识,促进合力育人。(图文: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