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跨学科师本课程,找到跨越时空的“心安处”

发布时间:2022-07-15 18:00: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丹、施张怡 | 责任编辑:乔一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课程将由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出发,让大家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美、人情美;“乡土”的真谛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贴合。乡土文化与实际生活深层地融合,蕴含生命的灵气与民间的“地气”。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几位同学为增强学生对民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乡土情怀,设计了《吾乡吾情——跨越时空的“心安处”》跨学科师本课程,简称为“吾乡吾情”,注解为“承醇郁乡土气,育华夏人文情”。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依托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民俗,采用跨学科的模式,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结合“乡土”主题进行。课程选取的三个乡土文本都具有“乡土文学”特有的美感,这种美具体体现在作者对乡土自然风光的描写、对人性人情的刻画以及对独特民俗习惯、地域风情的展现。乡土文学是一种文化的形态,它所描写的是一个特定地方的独特风韵和味道,它将一个地方的风俗传统民俗习惯甚至语言等等融入在凝练的文本中,展现不同地方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味道。

课程的“乡土”从广袤豪壮的黄土高原,到温柔可人的江南水乡,再到古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民俗”从热情奔放的“安塞腰鼓”,到自然柔美的“江南社戏”,再到淳朴温和的“乡野村落”。课程选取的乡土文本处处体现着乡土特色,展现着乡土情怀,给人最突岀的感受是自然、朴实,洋溢着浓郁的“乡土味”和“人情味”。

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乡土民俗,还希望可以引导大家进一步思索生命、生存意义。其实乡土情结不仅体现作者的乡愁,更是现代人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世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乡土情结背后的人文精神、审美内涵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为以乡土人情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这次跨学科师本课程重视发掘乡土文本的审美特征,运用多种形式唤醒大家的感官,引导大家与文本作者的美感经验产生共鸣。同时学生也要重视跨越文本进行文化反思与批判,可以由课文中古今、地域不同的乡土人情风俗美出发,积极关注身边家乡的乡土人文之美,以丰富人文素养、提升审美能力。(杨丹、施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