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创新成果绘就美好乡村蓝图

发布时间:2022-08-04 16:24: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边晓杰 | 责任编辑:刘生

——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引言

广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优势,坚持把高校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主动深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把研究精力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为广西农业农村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桂工智慧”,在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重点科技研发、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服务、乡土人才培训等方面硕果频出。

扎根基层:打造高地当好发展“智库”

“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努力将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科研与实践平台,坚持在科学研究、战略咨询、智库决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用奋进之笔谱写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谈到成立初衷时,学校副校长、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邓国彬说。

成立以来,乡村振兴研究院坚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硬核动力,探索分层级分类别实施科学研究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研究院立足乡村振兴理论研究需求,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团队,特聘专家顾问、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50余名,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组建10余个研究团队开展战略咨询与政策研究,探索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业务特色,加快助推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近年来,根据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精准发力,先后签订了“灌阳县黄关镇乡村风貌改造示范项目”“贺州市钟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暨实施意见服务”“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地灵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旅游扶贫规划”等多项技术合作项目,挂牌成立了多个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青年参与乡村就业创业等方面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政策咨询和建议,在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中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智力帮扶:规划先行推动乡村“出圈”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广西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单中,桂林理工大学帮扶的永富村赫然在列,一下子成为了文化名片。定点帮扶永富村以来,乡村振兴研究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组织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学科专家针对永富村村容村貌、乡村振兴产业等项目建设的地质条件、路线规划、景观布局等进行现场勘察,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建议。

乡村振兴研究院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为支撑,巩固拓展原有脱贫攻坚帮扶成果。一方面,整合资源优势集体攻关。在帮扶县重大项目西山滑雪场建设中,组建覆盖地质、土建、测绘、旅游、艺术和商学等6个专业学科的专家团开展地质基础勘探、场馆建设规划、户外运动设计等专项帮扶;在桂林市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专业师生75人,深入35个乡镇814个村庄,完成67000余栋房屋及有关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协同学科力量展现了更有效的帮扶效果。另一方面,发挥专业特色精准攻关。研究院专家组依托灌阳县获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提出独具灌阳特色的“红古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古村落修复保护、村镇连片规划、建筑造型美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参考,一如既往地发挥科技帮扶重要作用,切实履行好“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智库决策职责。

人才赋能:精准滴灌激活人才“动力”

“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既开阔了个人眼界,又收获了知识技能,我们回去一定要将此次学习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7月初,学校与灌阳县联合主办了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示范班,来自灌阳县142个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是参加培训班村干部的共同感受。

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因地制宜、聚焦“三农”,主动对接教育培训、职业培训、送教下乡、捐资助学等乡村人才培育活动。积极为各级党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农业局主办的党务(纪检)干部、农村社会事业业务骨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村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主任、返乡人才等骨干人才培训班提供师资力量。依托学校在资源行业、建设行业等领域的职业教育资格,发挥师资团队力量开展乡村振兴人才技能培训,近年来,乡村振兴研究院协助开展基层治理、农产品电商、果蔬菜种植、课堂教学等实用技能培训千余场,惠及脱贫户、农民创客、乡村教师等万余人,每年联合共青团组织接续选派师生、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活动,面向脱贫户、农户、返乡青年等进行理论政策宣讲、农业知识普及和专业技能培训,成为了乡村人才培育的重要社会力量。

专家结对:技术支撑加快产业“造血”

“粉浆分离、泥沙杂质分离需要从源头解决,要对原来的‘静置沉淀’工艺进行改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来自该校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孙旋教授是学校专家工作站的一员,2018年以来,他一直专注于提升“永富红薯粉”产业的效能。传统的红薯粉生产设备简陋、流程繁琐,导致了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采购需求。研究院第一时间选派孙旋教授团队,深入永富村红薯粉厂进行设备升级改造,通过开发半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为一键联动生产环节,实现了红薯粉的流水线生产,产量同比提升60%,解决了销售旺季无粉可卖和杂质分离难题。如今,“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已是一家取得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食品安全生产证,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红薯粉年产量近9万斤、销售额约110万元,年均为入股农户家庭增收近1万元,带动周边20余家红薯粉家庭手工作坊提质增效,被桂林市、灌阳县认定为“十佳精深加工大户”和“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

研究院积极探索产业振兴帮扶新模式、新举措,将“专家帮扶工作站”将在厂房车间、田间地头,立项实施了“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土壤环境检测治理”“农产品包装设计”等专家帮扶项目20余个,“资金帮扶+科技支援”双扶模式助力乡村发展提速增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组织专家通过线上培训指导果脯厂、面条厂、油茶厂等厂房结构搭建、产品生产工艺、幼苗种植养护等,有力助推了疫情下农村产业复苏和农民复工复产。

“坚持‘四为服务’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学校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奋力发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最强音,持续增强学校赋能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为西部乡村更美丽、更文明、更繁荣,为人民群众生活更富裕、更美好、更幸福贡献‘桂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邓军说,在他看来,服务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希望学校要持续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成果助推产业发展,以更高的站位、更有效的组织、更有力的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作者:桂林理工大学 边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