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未来水科技”建设 杭州高新区(滨江)走在浙江前列

发布时间:2022-08-10 15:02: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富威玲 | 责任编辑:乔一

水清岸绿,水鸟蹁跹。如今,行走在杭州高新区(滨江),随处可见科技治水的“滨江经验”。从治水“老大难”到捧回“大禹鼎”,滨江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成功迈进从“人治”向“智治”的治水2.0版本。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城市水系统与水环境是国内外水科技工程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滨江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滨江治水各方面的布局,很“未来”。

“相比以前,滨江在治水思路上有了很大变化,未来将由单纯污染治理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转变,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环境的长治久清。”

直面未来城市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先行

随着5400米北塘河游步道全线贯通,这个滨江“最美跑道”的“俏姐妹”火速出圈——不仅颜值抗打,更重要的是这里“藏”了治水秘诀。

前几日,即便大雨滂沱,北塘河公园的路面和草地上也没有积水,这都归功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如何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答案在于应用生态系统。

北塘河公园内打造了生态植草沟、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泡、生态驳岸等专业设施。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对排入北塘河的雨水、地下水起到适当净化的作用。自然多样的生态驳岸可以稳固堤岸,营造丰富的亲水游憩体验空间。而自我调节的生态湿地泡可丰富生境,净化水质,促进物质和能量循环。生态缓冲带则可控制水土流失,净化水质,调节城市气候,创造栖息地廊道。

如今,北塘河以北片区水质稳定,沿岸公园绿草如茵,河道水草丰美,高新企业、商业综合、体育公园依河而建,片区内产业业态、城市形态、环境生态“三态融合”,既是历史文化的集聚区,又是亚运滨江的核心区。

“治水”到“智水”智慧管网助力“碧水迎亚运”

“碧水迎亚运”,治水再升级。2020年,长河街道在全市率先成功试点了首个智慧管网动态管理系统,而随着长河街道智慧管网(江南大道以北区块)一期完成,滨江的科技治水再度升级。

从智慧管网管控系统驾驶舱屏幕上可以看到,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前端感知设备等数据不间断刷新展示,实现“一屏通览”。

该屏幕上可查看各类管网的基础信息、运行状态、算法结果,汇拢了物联监测、模型分析、人工发现、群众举报等多途径的问题来源渠道,通过系统预警、核实、处置、反馈事件,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撑作用,实现长河街道管网问题的闭环处理。

“如果区域排水单元管网出现排水异常情况,系统会发出预警,形成问题事件栏,由街道按事件类型将任务下发给社区或相关职能部门,最后运维单位或物业构成事件处置的末端链条,问题整改后,形成管理闭环。”工作人员介绍。

智慧管网的升级迭代,实现了未来城市“智慧水务”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成功打造出一套智慧水务样板。

数据来跑腿 数智治水系统迭代升级

“加快数智治水系统建设,不仅是省、市的明确要求,也是解决水环境长效治理难点和痛点的有效手段。”

滨江五水共治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区里想过不少办法,增设泵站提高排水能力、对路两侧雨水管网进行维护、整改管网增大过水能力……但遇到强降雨天气,还是会发生积水情况。

“现在有了数智治水系统,可以根据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分析,计算出易积水的点位和路段,方便我们提前安排人员、车辆、设备进行疏通排水,让汛期积水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据介绍,数智治水系统包含智慧河道管控、内涝洪水风险图、闸站智能管控、智慧水务和二次供水五大系统。在抽取相关数据并筛选后,汇集成治水大数据,并融合水动力模型、水工建筑模型和模型耦合技术等,为治水工作提供了预测预警、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

目前,系统已实现对全区41条河道、1个湖泊和若干个小微水体等水域的实时监管预警,覆盖大多数雨水管网、排灌站,以及全部河道流量监测、管网液位监测等监测点位。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一期实践中遇到的感知网覆盖面不够,数据资源汇集不完全,河道、管网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等问题升级完善,打造‘治水云平台’的2.0版本。”

未来已来,在滨江,未来都市水环境的模样已渐露端倪,未来治水的场景已依稀可见。(富威玲)